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一、研究缘由 | 第11-12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12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一) 分述性研究较多,整体性研究不足 | 第12-13页 |
(二) 终身学习理论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关联性研究不足 | 第13页 |
(三) 微观层面研究较多,宏观制度层面研究较少 | 第13-14页 |
(四) 大学立场研究较多,考生立场研究较少 | 第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 文献研究 | 第14页 |
(二) 问卷调查 | 第14-15页 |
(三) 比较研究 | 第15页 |
五、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一) 终身学习的统合观点 | 第15-16页 |
(二) 终身学习的适应观点 | 第16-17页 |
(三) 终身学习的循环观点 | 第17页 |
六、调查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基于社会需求的人才选拔制度——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 第18-32页 |
一、狭义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高考制度分析 | 第18-24页 |
(一) 基于历史的视角,高考制度反映社会变革与发展 | 第18-20页 |
1. 新中国统一高考的确立满足了祖国建设的需要 | 第18页 |
2. 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剥夺了人们的学习权 | 第18-19页 |
3. 文革后高考制度的恢复满足了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求 | 第19-20页 |
(二) 基于现实的视角,高考制度应适应社会需求 | 第20-21页 |
1. 大学扩招繁荣背景下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 | 第20页 |
2. "平行院校志愿"制度下的调档与录取随机性 | 第20-21页 |
(三) 终身学习视野下,现行高考制度应符合终身学习的时代要求 | 第21-24页 |
1. 基于"统合"的观点的考察:现行高考制度影响考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 第21-22页 |
2. 基于"适应"的观点的考察:现行高考制度不利于基础教育改革与社会人材需求之间的协调发展 | 第22-24页 |
二、补充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分析 | 第24-30页 |
(一) 补充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现状与发展 | 第24-28页 |
1. 春季高考:招生对象有待于扩展 | 第24-25页 |
2. 远程教育:教育水平有待于提高 | 第25-26页 |
3. 自学考试:制度属性有待于明确 | 第26页 |
4. 夜大学:教育对象有待于扩充 | 第26-27页 |
5. 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程序有待于完善 | 第27页 |
6. 专科起点升本科招生统一考试:入学门槛有待于提高 | 第27-28页 |
(二) 终身学习视野下各类考试制度尚待完善 | 第28-30页 |
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存在与理性变革的必要性 | 第30-32页 |
(一) 存在的必要性 | 第30页 |
(二) 理性变革的必要性 | 第30-32页 |
第三章 终身学习视野下关于我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改革方法的探索 | 第32-44页 |
一、终身学习的时代背景下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应然状态 | 第32-33页 |
(一) 基于统合的视角,大学的入学基准应予以纵向延伸,横向扩展 | 第32页 |
(二) 基于适应的视角,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应适应考生个人发展和社会变化 | 第32页 |
(三) 基于循环的视角,应加强和紧密职业教育与大学教育之间的关联关系 | 第32-33页 |
二、从实证角度探究我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改革方法 | 第33-39页 |
(一) 现行高考制度忽视考生参加意愿 | 第33-35页 |
(二) 专业填报机制忽视个人专业发展连贯性 | 第35-37页 |
(三) 高三学习生活给考生带来一定的身心压力 | 第37-38页 |
(四) 高考成绩仅在趋势上体现出高中学业水平 | 第38-39页 |
三、借鉴国外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得"与"失" | 第39-42页 |
(一) 终身学习视野下借鉴国外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积极意义 | 第39-41页 |
(二) "水土不服"的问题与立足国情的必要性 | 第41-42页 |
四、我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改革的方向设定 | 第42-44页 |
第四章 终身学习视野下我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变革的构想与展望 | 第44-55页 |
一、大学入学考试制度融通性变革可利用资源的探寻 | 第44-45页 |
二、终身学习视野下我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改革的初步构想 | 第45-49页 |
(一) 路径A:将形成性评价引入高中毕业起点大学入学考试制度 | 第46-48页 |
(二) 路径B:加强与完善职业教育与大学教育之间的融通性体系 | 第48-49页 |
三、终身学习视野下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变革构想的可行性论证 | 第49-53页 |
(一) 形成性评价的引入促进大学入学基准向纵向延伸 | 第49-50页 |
(二) 与现行"专升本"制度之间的实质差别 | 第50-51页 |
(三) 以学历向下为切入点的副学士学位授予制度 | 第51-52页 |
(四) 关于专业入学考试以及专业选择体系的理性思考 | 第52-53页 |
四、终身学习视野下研究构想如被实施的前景展望 | 第53-55页 |
(一) 缓解目前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所产生的显性压力和隐性压力 | 第53页 |
(二) 缓解目前我国学历社会逐渐向上的不良倾向 | 第53页 |
(三) 促进我国"学习社会"的构建和形成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附录:问卷设计 | 第60-62页 |
后记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