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相关概念 | 第13-16页 |
1.2.1 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与分类 | 第13-15页 |
1.2.2 制造业的分类与国际竞争力 | 第15-16页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9-27页 |
2.1 关于生产性服务业文献综述 | 第19页 |
2.2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关系研究 | 第19-26页 |
2.2.1 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 | 第20-22页 |
2.2.2 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制造业出口竞争力 | 第22-26页 |
2.3 现有文献的总结及评价 | 第26-27页 |
第3章 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分析 | 第27-33页 |
3.1 出口贸易额 | 第27-28页 |
3.2 RCA指数 | 第28-29页 |
3.3 TC指数 | 第29-30页 |
3.4 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3.5 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制造业竞争力提升路径 | 第31-33页 |
第4章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出口竞争力 | 第33-43页 |
4.1 基于索罗模型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竞争力 | 第33-35页 |
4.2 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作用机理 | 第35-43页 |
4.2.1 降低制造产品的成本 | 第35-36页 |
4.2.2 提高创新能力 | 第36-37页 |
4.2.3 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 | 第37-39页 |
4.2.4 规模经济效应 | 第39-43页 |
第5章、计量模型与检验 | 第43-49页 |
5.1 数据来源 | 第43-44页 |
5.2 指标选取 | 第44-45页 |
5.3 模型设计及检验 | 第45-46页 |
5.4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46-48页 |
5.4.1 全国层面 | 第46-47页 |
5.4.2 地区层面 | 第47-48页 |
5.5 小结 | 第48-49页 |
第6章、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9-52页 |
6.1 结论 | 第49-50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