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 | 第16-24页 |
2.1 员工满意度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2 员工满意度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17页 |
2.2.2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 | 第17-18页 |
2.2.3 亚当斯公平理论 | 第18页 |
2.2.4 弗鲁姆期望理论 | 第18-19页 |
2.3 国内外学者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 第19-21页 |
2.3.1 国外研究情况 | 第19页 |
2.3.2 国内研究情况 | 第19-21页 |
2.3.3 小结 | 第21页 |
2.4 满意度调研方法 | 第21-24页 |
2.4.1 员工满意度调研法 | 第21-22页 |
2.4.2 员工满意度测量表 | 第22-24页 |
第3章 SJ公司经营及员工满意度现状 | 第24-30页 |
3.1 研究企业简介 | 第24-25页 |
3.2 企业主要经营业务 | 第25-26页 |
3.3 企业人员结构 | 第26-27页 |
3.4 企业员工满意度现状 | 第27-30页 |
3.4.1 下属煤矿企业上访频发 | 第27页 |
3.4.2 员工间抱怨声不断 | 第27页 |
3.4.3 人员结构配置不合理 | 第27-28页 |
3.4.4 公司考核机制不健全 | 第28页 |
3.4.5 薪酬体制固化,激励机制不健全 | 第28页 |
3.4.6 欠缺公平、科学的晋升机制 | 第28页 |
3.4.7 培训规划机制不健全 | 第28-30页 |
第4章 S企业的员工满意度实证研究 | 第30-48页 |
4.1 满意度影响因素调查设计 | 第30-37页 |
4.1.1 员工满意度调查步骤 | 第30页 |
4.1.2 员工满意度评测体系建立原则 | 第30-31页 |
4.1.3 工作满意度评测体系建模 | 第31-32页 |
4.1.4 调查问卷设计 | 第32-33页 |
4.1.5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第33-37页 |
4.2 满意度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 第37-46页 |
4.2.1 工作环境维度 | 第38-39页 |
4.2.2 工作本身维度 | 第39-41页 |
4.2.3 工作回报维度 | 第41-44页 |
4.2.4 工作群体维度 | 第44页 |
4.2.5 企业背景维度 | 第44-46页 |
4.3 结论与讨论 | 第46-48页 |
第5章 提升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 第48-57页 |
5.1 完善薪酬体制,拓展员工成长空间 | 第48-51页 |
5.1.1 优化薪酬管理体系 | 第48-49页 |
5.1.2 适度增加福利补助 | 第49页 |
5.1.3 畅通晋升空间 | 第49-50页 |
5.1.4 组织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 | 第50-51页 |
5.1.5 加大培训投入 | 第51页 |
5.2 塑造科学领导的企业文化,推进考核管理体系科学落地 | 第51-53页 |
5.2.1 提高领导管理水平 | 第52页 |
5.2.2 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 第52-53页 |
5.3 平衡分配工作内容,适度增加工作挑战度 | 第53-54页 |
5.3.1 平衡日常工作量及工作强度 | 第53-54页 |
5.3.2 搭建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平台 | 第54页 |
5.4 优化工作环境,提升工作质量 | 第54-55页 |
5.4.1 完善办公条件 | 第54-55页 |
5.4.2 改进公共卫生状况 | 第55页 |
5.4.3 改良工作餐 | 第55页 |
5.5 拓宽沟通渠道,提高员工决策参与度 | 第55-57页 |
第6章 结论及局限性 | 第57-59页 |
6.1 结论 | 第57页 |
6.2 局限性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录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