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引言 | 第13-2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20-21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1.4 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 | 第22-24页 |
1.4.1 研究创新 | 第22页 |
1.4.2 研究不足 | 第22-24页 |
2 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 第24-32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4-26页 |
2.1.1 农村社区 | 第24页 |
2.1.2 社区养老 | 第24-25页 |
2.1.3 互助养老 | 第25页 |
2.1.4 时间银行 | 第25-26页 |
2.2 理论依据 | 第26-32页 |
2.2.1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 第26-27页 |
2.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27-29页 |
2.2.3 人力资源理论 | 第29页 |
2.2.4 社会交换理论 | 第29-32页 |
3 山东省农村社区互助养老发展的调查与分析 | 第32-42页 |
3.1 调研说明 | 第32-34页 |
3.1.1 调查对象范围界定 | 第32页 |
3.1.2 问卷设计 | 第32页 |
3.1.3 数据来源 | 第32页 |
3.1.4 样本特征 | 第32-34页 |
3.2 山东省农村社区互助养老典型类型及概况 | 第34-37页 |
3.2.1 农村互助幸福院式 | 第34-35页 |
3.2.2 结对帮扶式 | 第35-36页 |
3.2.3 据点活动式 | 第36-37页 |
3.2.4 时间银行式 | 第37页 |
3.3 山东省农村社区互助养老存在的问题 | 第37-42页 |
3.3.1 养老服务供需失衡 | 第37-40页 |
3.3.2 政府资金投入不足 | 第40页 |
3.3.3 服务主体专业性低 | 第40-41页 |
3.3.4 缺乏信息管理系统 | 第41页 |
3.3.5 养老服务地区发展不均衡 | 第41-42页 |
4 山东省农村社区互助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62页 |
4.1 变量设置及假设 | 第42-43页 |
4.1.1 基本情况变量及假设 | 第42页 |
4.1.2 经济状况变量及假设 | 第42-43页 |
4.1.3 认知特征变量及假设 | 第43页 |
4.1.4 社会支持变量及假设 | 第43页 |
4.2 变量选择 | 第43-44页 |
4.3 模型构建与分析 | 第44-60页 |
4.3.1 单因素交互分析 | 第44-49页 |
4.3.2 基于二分类Logistic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9-54页 |
4.3.3 基于ISM模型的影响因素结构分析 | 第54-60页 |
4.4 结果讨论 | 第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5 促进山东省农村社区互助养老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62-70页 |
5.1 推广“时间银行”的应用 | 第62-65页 |
5.1.1 “时间银行”的独特优势 | 第62页 |
5.1.2 建立统一的“时间银行”计量标准与兑换制度 | 第62-64页 |
5.1.3 完善“时间银行”的通存通兑与转让机制 | 第64-65页 |
5.2 对策建议 | 第65-70页 |
5.2.1 完善以自理为核心的相关服务 | 第65页 |
5.2.2 提升以文化为核心的理念认知 | 第65-67页 |
5.2.3 提高以效率为核心的管理水平 | 第67-68页 |
5.2.4 完善以经济为核心的相关制度 | 第68-70页 |
6 结语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 | 第75-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