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排水工程(沟渠工程、下水道工程)论文

截流式分流制排水系统设计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14-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7页
第2章 截流式分流制排水系统主要构筑物设计研究第17-25页
    2.1 截流井设计第17-22页
        2.1.1 传统截流井设计第17-20页
        2.1.2 改进型截流井设计第20-22页
    2.2 雨水调蓄池设计第22-24页
        2.2.1 雨水调蓄池的分类第22-23页
        2.2.2 雨水调蓄容积的计算第23-24页
        2.2.3 雨水调蓄池处理工艺第24页
    2.3 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截流式分流制排水系统主要参数的确定方法第25-31页
    3.1 初期雨水截流量的确定第25-26页
        3.1.1 经验值计算法第25页
        3.1.2 90%降雨事件法第25-26页
    3.2 管段设计流量的确定第26-28页
        3.2.1 设置雨水调蓄池的管段设计流量第26-27页
        3.2.2 未设置雨水调蓄池的管段设计流量第27-28页
    3.3 其它设计建议第28-29页
        3.3.1 非结构性暴雨管理对“面源”污染的控制第28-29页
        3.3.2 结构性设计对“面源”污染的控制第29页
    3.4 小结第29-31页
第4章 SWMM模型在排水系统中的应用第31-39页
    4.1 设计暴雨过程第31-32页
    4.2 地表产流过程第32-33页
        4.2.1 透水性地表产流量第32页
        4.2.2 无洼地蓄水不渗透性地表产流量第32-33页
        4.2.3 不渗透性洼地蓄水地表产流量第33页
        4.2.4 SWMM模型模拟地表产流的方法第33页
    4.3 地表汇流过程第33-35页
        4.3.1 水文学法第33-34页
        4.3.2 水力学法第34页
        4.3.3 非线性“水库”法第34-35页
    4.4 地表污染物累积、冲刷第35-37页
        4.4.1 污染物增长第35-36页
        4.4.2 污染物冲刷第36页
        4.4.3 街道清扫第36-37页
    4.5 输送系统模拟第37-38页
    4.6 小结第38-39页
第5章 截流式分流制排水系统的实例分析第39-65页
    5.1 工程案例概况第39-42页
        5.1.1 地理位置第39页
        5.1.2 水文气象条件第39页
        5.1.3 城区排水系统规划第39-42页
    5.2 武汉市阳逻开发区A区SWMM模型建立第42-55页
        5.2.1 研究区域排水区概化第42-43页
        5.2.2 研究区域管网概化第43-44页
        5.2.3 设计暴雨过程线第44-50页
        5.2.4 地表径流模型的建立第50-52页
        5.2.5 地表污染物累积、冲刷模型的建立第52-54页
        5.2.6 输送系统模型的建立第54-55页
    5.3 SWMM模拟结果与分析第55-64页
        5.3.1 管网运行状况第55页
        5.3.2 各截流管截流量与污染物浓度的定量关系第55-58页
        5.3.3 调蓄池入流管对溢流的影响第58-63页
        5.3.4 截流式分流制排水系统的环境效益对比第63-64页
    5.4 小结第64-65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6.1 结论第65-66页
    6.2 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第71-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情节建构理念下儿童公园的改造与更新--以郑州市儿童公园为例
下一篇:历史私家宅第保护与修缮研究--以晚清胡巡抚官厅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