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节建构理念下儿童公园的改造与更新--以郑州市儿童公园为例
致谢 | 第4-8页 |
摘要 | 第8-9页 |
1 引言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2 相关概念 | 第10-11页 |
1.2.1 儿童公园 | 第10页 |
1.2.2 儿童心理学 | 第10-11页 |
1.2.3 情节建构 | 第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3.1 儿童公园的产生和发展 | 第11-12页 |
1.3.2 国内外儿童公园规划设计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3 儿童行为心理与儿童游戏的研究 | 第13-14页 |
1.4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4.1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 案例研究 | 第16-24页 |
2.1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儿童乐园 | 第16-18页 |
2.1.1 乐园概况 | 第16页 |
2.1.2 以儿童为本的设计原则在设计中的体现 | 第16-18页 |
2.1.3 案例小结 | 第18页 |
2.2 江苏启东市头兴港畔儿童公园设计 | 第18-20页 |
2.2.1 公园概况 | 第18-19页 |
2.2.2 园区特色:“绿色”理念的应用 | 第19页 |
2.2.3 案例小结 | 第19-20页 |
2.3 墨尔本皇家植物园依安·波特基金会儿童公园 | 第20-23页 |
2.3.1 公园概况 | 第20页 |
2.3.2 独特设计过程 | 第20-21页 |
2.3.3 公园的特色主题元素 | 第21-22页 |
2.3.4 案例小结 | 第22-23页 |
2.4 小结 | 第23-24页 |
3 郑州儿童公园现状分析 | 第24-28页 |
3.1 郑州市儿童公园概况 | 第24页 |
3.2 郑州市儿童公园现状分析 | 第24-26页 |
3.2.1 儿童公园设计优点 | 第24-25页 |
3.2.2 儿童公园现状问题 | 第25-26页 |
3.3 郑州市儿童公园改造规划策略 | 第26-28页 |
4 儿童公园改造的相关基础理论 | 第28-35页 |
4.1 儿童行为心理学 | 第28-31页 |
4.1.1 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 | 第28页 |
4.1.2 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状态分析 | 第28-30页 |
4.1.3 儿童期的活动特点 | 第30-31页 |
4.2 儿童公园的功能分区与设计原则 | 第31-33页 |
4.2.1 不同年龄段儿童公园功能区布局 | 第31-32页 |
4.2.2 儿童公园景观的布局与原则 | 第32-33页 |
4.3 儿童公园与情节建构 | 第33-35页 |
4.3.1 情节建构的分类 | 第34页 |
4.3.2 儿童公园的情节编排 | 第34-35页 |
5 基于情节建构理念下儿童公园改造更新实践 | 第35-49页 |
5.1 郑州市儿童公园场地特征 | 第35-36页 |
5.1.1 区位概况 | 第35-36页 |
5.1.2 区位条件分析 | 第36页 |
5.1.3 区位气候分析 | 第36页 |
5.2 周边用地以及周边绿地资源分析 | 第36-38页 |
5.3 郑州市儿童公园总体规划 | 第38-40页 |
5.3.1 设计理念 | 第38-39页 |
5.3.2 总体布局 | 第39-40页 |
5.4 功能分区与结构 | 第40-43页 |
5.5 交通分析 | 第43页 |
5.6 植物配置分析 | 第43-44页 |
5.7 情节建构理念应用分析 | 第44页 |
5.8 场地设施分析 | 第44-46页 |
5.9 景观节点设计 | 第46-48页 |
5.10小结 | 第48-49页 |
6 结论 | 第49-50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49页 |
6.2 研究中的不足 | 第49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abstract | 第52页 |
附录 | 第53-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