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理性思考--以苏州H社区为例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19页
    一、 研究背景第10-11页
    二、 研究综述第11-15页
        (一) 国内研究概述第11-14页
        (二) 国外研究概述第14-15页
    三、 相关理论工具第15-18页
        (一) 集体行动理论第15-16页
        (二) 社区治理理论第16-17页
        (三) 公民参与理论第17-18页
    四、 研究方法第18-19页
        (一) 文献研究第18页
        (二) 个体访谈第18页
        (三) 问卷调查第18-19页
第一章 居民参与基本概述第19-26页
    一、 相关概念界定第19-20页
        (一) 居民参与第19页
        (二) 社区治理第19页
        (三) 个人理性第19-20页
    二、 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义第20-23页
        (一) 搭建社区治理的合法性基础第20-21页
        (二) 推进民主政治的有序化建设第21-22页
        (三) 实现社区自治的高效化目标第22-23页
    三、 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现状第23-26页
        (一) 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内容第23-24页
        (二) 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途径第24-25页
        (三)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典型模式第25-26页
第二章 H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问卷调查第26-33页
    一、 H 社区的发展背景第26-27页
        (一) 苏州市政府主导下的社区建设第26页
        (二) H 社区的基本情况第26-27页
    二、 问卷调查第27页
        (一) 问卷的编制第27页
        (二) 被试者第27页
        (三) 实施过程第27页
    三、 调查结果及分析第27-33页
        (一) 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第28-29页
        (二) 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内容第29-32页
        (三) 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程度第32-33页
第三章 H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成效、缺失及原因第33-39页
    一、 H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成效第33-34页
        (一) 成功建立社区意识第33页
        (二) 居民委员会逐步实现自治第33-34页
        (三) 有效拓宽居民的参与渠道第34页
    二、 H 社区成功实现居民参与的动力第34-37页
        (一) 环境变动带来组织重构第34-35页
        (二) 社区巧妙运用“选择性激励”第35-36页
        (三)引导居民主体性精神第36-37页
    三、 H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存在的缺失及其原因第37-39页
        (一) 过度依赖政府支持第37-38页
        (二) 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规模效益不足第38页
        (三) 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协商能力不足第38-39页
第四章 推进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对策第39-45页
    一、 授权社区,提高居民的权利意识第39-41页
        (一) 鼓励政治参与,保证居民参与的基本权利第39页
        (二) 引导经济参与,与居民参与的利益诉求相契合第39-40页
        (三) 倡导文化参与,塑造居民参与的文化氛围第40页
        (四) 推动社会参与,促使居民参与更加具有公共性第40-41页
    二、 确定职责,多重主体合作共建社区第41-42页
        (一) 社区党委领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第41页
        (二) 居民委员会是社区居民实现自治的载体第41-42页
        (三) 其他组织是居民多元化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第42页
    三、 明晰产权,选择性激励居民参与机制卓有成效第42-45页
        (一) 依托科技,明晰产权归属第42-43页
        (二) 规范行为,健全规章制度第43页
        (三) 信息公开,加强监督管理第43-45页
第五章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科研情况第50-51页
附录第51-53页
致谢语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博反腐中的传播现象研究
下一篇:农村空巢家庭养老模式理性选择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