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1.2.1 斗轮堆取料机控制发展概况 | 第9-11页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第2章 取料机集控自动化系统特征分析 | 第16-30页 |
2.1 斗轮取料机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6-20页 |
2.2 取料机集控自动化系统应用分析 | 第20-26页 |
2.2.1 取料机自动控制基本方案研究 | 第20-22页 |
2.2.2 取料机流量自动控制方案应用分析 | 第22-23页 |
2.2.3 取料机自动定位方案应用研究 | 第23-24页 |
2.2.4 取料机安全防撞方案应用分析 | 第24-26页 |
2.3 集控自动化改造必要性分析 | 第26-30页 |
2.3.1 功能分析 | 第27页 |
2.3.2 竞争力分析 | 第27-30页 |
第3章 集控智能化系统应用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0-36页 |
3.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30-31页 |
3.2 评价内容研究分析 | 第31-32页 |
3.3 改造应用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2页 |
3.4 系统改造应用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内涵 | 第32-36页 |
3.4.1 技术性能指标 | 第32-33页 |
3.4.2 稳定性指标 | 第33-34页 |
3.4.3 经济性指标 | 第34页 |
3.4.4 环境效益指标 | 第34-36页 |
第4章 集控自动化系统改造应用效果综合评价方法 | 第36-44页 |
4.1 综合评价的原则 | 第36-37页 |
4.2 对比分析法 | 第37-38页 |
4.3 评价指标权重方法概述与选择 | 第38-41页 |
4.3.1 主观赋权法 | 第38-40页 |
4.3.2 客观赋权法 | 第40-41页 |
4.3.3 组合赋权法 | 第41页 |
4.4 模糊综合评判法 | 第41-44页 |
4.4.1 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41-42页 |
4.4.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42-44页 |
第5章 集控自动化系统性能测试与实证研究 | 第44-54页 |
5.1 工程背景 | 第44-45页 |
5.2 数据收集分析 | 第45-50页 |
5.3 模糊综合评价 | 第50-51页 |
5.4 结果分析 | 第51-5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6.1 结论 | 第54页 |
6.2 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