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1 绪论 | 第7-13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7-8页 |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8-9页 |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 1.4 主要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 1.5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2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3-19页 |
| 2.1 人才流失模型 | 第13-16页 |
| 2.1.1 Price模型 | 第13页 |
| 2.1.2 Mobley模型 | 第13-14页 |
| 2.1.3 马奇西蒙模型 | 第14-16页 |
| 2.2 激励理论 | 第16-19页 |
| 2.2.1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第16页 |
| 2.2.2 激励保健理论 | 第16-17页 |
| 2.2.3 公平理论 | 第17-18页 |
| 2.2.4 期望理论 | 第18-19页 |
| 3 宝钢集团人才流失的现状及其主要影响 | 第19-28页 |
| 3.1 宝钢集团概况 | 第19页 |
| 3.2 宝钢集团人才情况 | 第19-21页 |
| 3.2.1 宝钢集团人才现状 | 第19-20页 |
| 3.2.2 宝钢人才管理现状 | 第20-21页 |
| 3.3 宝钢集团人才流失现状 | 第21-24页 |
| 3.3.1 人才流失总体情况 | 第21-22页 |
| 3.3.2 人才流失结构 | 第22-24页 |
| 3.4 人才流失对宝钢集团的主要影响 | 第24-28页 |
| 3.4.1 企业人力成本增加 | 第24-25页 |
| 3.4.2 员工工作绩效降低 | 第25页 |
| 3.4.3 企业凝聚力下降 | 第25-26页 |
| 3.4.4 企业部分无形资产流失 | 第26-28页 |
| 4 宝钢集团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 第28-35页 |
| 4.1 制度因素分析 | 第28-29页 |
| 4.2 企业因素分析 | 第29-33页 |
| 4.3 员工个人因素分析 | 第33-35页 |
| 5 治理宝钢集团人才流失的方案 | 第35-42页 |
| 5.1 科学规划人才,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 | 第35-36页 |
| 5.2 完善人才招聘和配置机制,合理设置职位体系 | 第36-37页 |
| 5.3 充分利用人才开发院,完善人才培训与开发机制 | 第37-38页 |
| 5.4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人才工作满意度 | 第38-40页 |
| 5.5 建立人才流失的预防机制,进行员工离职管理 | 第40-42页 |
| 结论 | 第42-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附录A | 第46-47页 |
| 附录B | 第47-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