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框架结构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18-19页 |
1.4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1.4.1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9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2 货币认同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0-29页 |
2.1 货币认同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20-22页 |
2.1.1 一国经济规模和对外贸易规模 | 第20-21页 |
2.1.2 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 | 第21页 |
2.1.3 币值的稳定性 | 第21页 |
2.1.4 货币的历史惯性 | 第21-22页 |
2.1.5 货币的资本项目可兑换 | 第22页 |
2.2 宏观层面的人民币认同度测度——基于因子分析法 | 第22-29页 |
2.2.1 因子分析法 | 第23页 |
2.2.2 假设、指标选择与数据处理 | 第23-25页 |
2.2.3 运用因子分析法测度人民币认同度 | 第25-29页 |
3 中越贸易结算中的人民币认同度状况分析 | 第29-50页 |
3.1 人民币认同度现状分析 | 第29-44页 |
3.1.1 中越贸易人民币结算状况分析 | 第29-30页 |
3.1.2 越南微观主体对人民币的认同度状况分析 | 第30-44页 |
3.2 认同度分析结果 | 第44页 |
3.3. 对认同度分析结果的原因分析 | 第44-50页 |
3.3.1 中国的经济影响力不全面 | 第45-46页 |
3.3.2 人民币兑越南盾的汇率没有直接定价 | 第46-47页 |
3.3.3 清算系统便利性较弱 | 第47-48页 |
3.3.4 人民币回流渠道不畅 | 第48-50页 |
4 货币认同度提升的实践考察 | 第50-55页 |
4.1 美元的国际认同度提升历程 | 第50-51页 |
4.2 日元的国际认同度提升历程 | 第51-52页 |
4.3 德国马克的国际认同度提升历程 | 第52-53页 |
4.4 美元、日元、德国马克认同度提升模式比较 | 第53页 |
4.5 世界主要国际货币认同度提升的经验总结 | 第53-55页 |
5 提升人民币认同度的对策建议 | 第55-62页 |
5.1 全面提升中国的经济影响力 | 第55-56页 |
5.1.1 加大研发投入 | 第55-56页 |
5.1.2 注重R&D高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 第56页 |
5.2 维持人民币兑越南盾汇率的基本稳定 | 第56-58页 |
5.2.1 促进人民币汇率的理性回归 | 第56-57页 |
5.2.2 建立人民币与越南盾汇率协调机制 | 第57-58页 |
5.3 提高人民币跨境清算系统便利性 | 第58-60页 |
5.3.1 建立中越双边人民币清算体系 | 第58-59页 |
5.3.2 扩大中资银行在越南的网点覆盖 | 第59页 |
5.3.3 研发统一通行的结算系统,推行非现金支付方式 | 第59-60页 |
5.4 完善人民币投资和回流渠道 | 第60-62页 |
5.4.1 大力发展人民币股票等投资产品 | 第60-61页 |
5.4.2 建立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试验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1 | 第65-67页 |
附录2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