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与高中必修生物教材内容衔接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概念界定 | 第12页 |
1.4.1 教材 | 第12页 |
1.4.2 衔接与内容衔接 | 第12页 |
1.5 理论基础 | 第12-13页 |
1.5.1 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 | 第12-13页 |
1.5.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3页 |
1.6 创新与突破 | 第13-15页 |
2 研究设计 | 第15-21页 |
2.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2.1.1 文献分析法 | 第15页 |
2.1.2 调查研究法 | 第15页 |
2.1.3 内容分析法 | 第15页 |
2.2 研究策略 | 第15-16页 |
2.3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2.4 研究步骤及分析 | 第16-21页 |
2.4.1 学生调查问卷的分析 | 第16-19页 |
2.4.2 教师访谈分析 | 第19-21页 |
3 初高中生物课程衔接的研究 | 第21-39页 |
3.1 初高中生物课程理念的比较 | 第21页 |
3.1.1 初中生物课程理念 | 第21页 |
3.1.2 高中生物课程理念 | 第21页 |
3.1.3 初中和高中生物课程理念的比较 | 第21页 |
3.2 初高中生物课程目标的比较 | 第21-22页 |
3.2.1 初中生物课程目标 | 第21-22页 |
3.2.2 高中生物课程目标 | 第22页 |
3.2.3 初中和高中生物课程目标的比较 | 第22页 |
3.3 生物教材内容的比较研究 | 第22-24页 |
3.3.1 初中生物教材内容 | 第22-23页 |
3.3.2 高中生物必修教材内容 | 第23页 |
3.3.3 初高中生物教材内容的比较 | 第23-24页 |
3.4 四大部分具体内容衔接的研究 | 第24-39页 |
3.4.1 生物实验部分的衔接分析 | 第24-27页 |
3.4.2 分子与细胞部分的衔接研究 | 第27-31页 |
3.4.3 遗传与进化部分的衔接研究 | 第31-34页 |
3.4.4 稳态与环境部分的衔接研究 | 第34-39页 |
4 总结 | 第39-41页 |
4.1 研究结论 | 第39页 |
4.2 建议与对策 | 第39-40页 |
4.3 问题与不足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录 | 第43-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