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小学教师职业内疚的现象学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引言第9-25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9-11页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11页
    1.3 概念界定第11-17页
        1.3.1 内疚第11-12页
        1.3.2 教师职业内疚第12页
        1.3.3 现象学第12-15页
        1.3.4 教育现象学第15-17页
    1.4 文献综述第17-23页
    1.5 本研究的价值定位第23-25页
第2章 研究设计第25-33页
    2.1 研究框架第25-26页
    2.2 研究取向与研究策略的选择第26-27页
    2.3 研究对象的选取第27页
    2.4 研究方法的选择第27-29页
    2.5 研究效度的检核第29-32页
    2.6 研究的伦理问题第32-33页
第3章 小学教师职业内疚的结构与特质第33-84页
    3.1 小学教师职业内疚的结构第33-79页
        3.1.1 职业内疚表现为自责第37-51页
            3.1.1.1 生气的自责第37-39页
            3.1.1.2 恼怒后的自责第39-42页
            3.1.1.3 机械管理带来的自责第42-43页
            3.1.1.4 冤枉后的自责第43-45页
            3.1.1.5 对偏见的责备第45-47页
            3.1.1.6 粗心后的鄙视第47-48页
            3.1.1.7 良心的谴责第48-51页
        3.1.2 职业内疚表现为追悔第51-62页
            3.1.2.1 对错误的悔悟第51-52页
            3.1.2.2 无意伤害学生的后悔第52-57页
            3.1.2.3 心存侥幸的后悔第57-59页
            3.1.2.4 错怪的后悔第59-61页
            3.1.2.5 错发脾气的惭愧第61-62页
        3.1.3 职业内疚表现为羞愧第62-66页
            3.1.3.1 反思后的羞愧第63-65页
            3.1.3.2 无能的羞愧第65-66页
        3.1.4 职业内疚表现为负罪第66-75页
            3.1.4.1 着急的憋屈第67-68页
            3.1.4.2 排斥后的忧愁第68-69页
            3.1.4.3“心疼”第69-71页
            3.1.4.4 责任感缺场的内疚第71-73页
            3.1.4.5 怒气后的心酸第73-74页
            3.1.4.6 怂恿学生作弊的内疚第74-75页
        3.1.5 职业内疚表现为不安第75-79页
            3.1.5.1 对受伤学生的怜悯第76-78页
            3.1.5.2 冲动后的不安第78-79页
    3.2 职业内疚的特质第79-84页
第4章 探寻小学教师职业内疚的教育学意义第84-105页
    4.1 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驱动器”第85-89页
    4.2 呼唤教师智慧地表达爱第89-92页
    4.3 催生人本情怀第92-94页
    4.4 促进教师求真求善第94-97页
    4.5 提高教师的道德自律意识第97-99页
    4.6 推动师生关系的改善第99-105页
第5章 结论与建议第105-114页
    5.1 结论第105-109页
        5.1.1 小学教师职业内疚前概念的整体概括第105-107页
        5.1.2 职业内疚蕴含的教育价值第107-109页
    5.2 建议第109-114页
        5.2.1 积极调适内疚情绪的强度和类型第109-111页
        5.2.2 学会理性看待学生第111-112页
        5.2.3 砥砺“将心比心”的情绪体验第112-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5页
附录第125-133页
后记第133-137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第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80后”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对策研究--以X市Y区为例
下一篇:大班幼儿玩伴选择行为研究--以K园M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