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论文

天台宗与近代中国社会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9-15页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选题背景第9页
        2.理论价值第9页
        3.现实意义第9-10页
    (二) 研究目标与现状第10-13页
        1.研究目标第10页
        2.研究现状第10-13页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第13-15页
        1.研究方法第13-14页
        2.创新与不足第14-15页
一、近代中国社会与佛教第15-23页
    (一) 近代社会转型与新型价值观的产生第15-16页
    (二) 转型时期佛教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第16-20页
        1.国际社会的挤压第16-18页
        2.国内政治的冲击第18-19页
        3.传统佛教的积弊第19-20页
    (三) 天台宗的沿革第20-23页
        1.天台宗的创立与发展第20-21页
        2.天台宗的宗派教义第21-22页
        3.社会转型时期天台宗的困境第22-23页
二、谛闲与近代天台宗中兴第23-35页
    (一) 受戒与参学第23-27页
        1.生平简介第23-24页
        2.出世入沙门第24-25页
        3.终成大器第25-27页
    (二) 创建观宗讲寺,发展僧教育第27-33页
        1.结缘观宗讲寺第27-30页
        2.发展僧学教育第30-33页
    (三) 谛闲法师对近代佛教的贡献第33-35页
        1.观宗弘法社僧众教育遗风第33页
        2.对传统佛教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第33-35页
三、倓虚与北方佛教的发展第35-44页
    (一) 受戒与参学第35-38页
        1.生平简介第35-36页
        2.结缘佛法第36-37页
        3.参学天台第37-38页
    (二) 倓虚在北方的弘法活动第38-42页
        1.弘法、建寺、安僧第38-41页
        2.青岛湛山寺第41-42页
    (三) 倓虚对近代佛教的贡献第42-44页
        1.复兴北方佛教第42页
        2.改革丛林制度第42-44页
四、天台宗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第44-53页
    (一) 庙会与近代社会经济生活第44-47页
        1.庙会的功能与分类第44-45页
        2.庙会的商业特点第45-46页
        3.庙会的社会作用第46-47页
    (二) 佛教慈善救济与近代民众生活第47-49页
        1.慈善救济的形式第47-49页
        2.慈善救济的社会作用第49页
    (三) 慈善学校与近代教育第49-53页
        1.观宗义务学校第50-51页
        2.慈善学校的作用第51-53页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9页
后记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化空间视阈下土家族梯玛文化传承研究--以湘西龙山县双坪村为个案
下一篇:有机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