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培育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0-18页 |
(一)选题目的与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选题目的 | 第10页 |
2、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3、研究述评 | 第16页 |
(三)研究步骤与方法 | 第16-17页 |
1、研究步骤 | 第16-17页 |
2、研究方法 | 第17页 |
(四)创新点 | 第17-18页 |
二、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培育基本内容 | 第18-32页 |
(一)新生代农民工概念界定及群体特征 | 第18-23页 |
1、新生代农民工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2、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 | 第20-23页 |
(二)公民意识概念界定 | 第23-29页 |
1、公民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25页 |
2、公民意识概念界定 | 第25-29页 |
(三)公民意识培育理论基础 | 第29-32页 |
1、人具有社会性 | 第29-30页 |
2、人具有现实性 | 第30页 |
3、人具有实践性 | 第30-32页 |
三、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现状 | 第32-44页 |
(一)调查情况说明 | 第32页 |
(二)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现状及问题 | 第32-40页 |
1、主体意识:定位模糊,具备常识 | 第32-34页 |
2、法治意识:意识觉醒,践行薄弱 | 第34-35页 |
3、权利意识:维权羸弱,意识淡薄 | 第35-36页 |
4、责任意识:责任感强,权责对称 | 第36-38页 |
5、参与意识:利益驱使,易受影响 | 第38-39页 |
6、公德意识:相对偏低,纯良可塑 | 第39-40页 |
(三)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问题归因 | 第40-44页 |
1、政治方面:制度与体系不健全 | 第40-41页 |
2、社会方面:大众存在偏见排挤 | 第41页 |
3、教育方面:公民意识教育缺失 | 第41-42页 |
4、文化方面:腐朽文化负面影响 | 第42-44页 |
四、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培育有效路径 | 第44-56页 |
(一)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 第44-47页 |
1、坚持依法治国政策 | 第44-46页 |
2、改革城乡户籍制度 | 第46-47页 |
(二)整合多方位社会资源 | 第47-49页 |
1、发挥社区引导作用 | 第47-48页 |
2、利用工会媒介作用 | 第48-49页 |
3、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 第49页 |
(三)打造优质的教育环境 | 第49-53页 |
1、构建和谐家庭氛围 | 第50页 |
2、发挥学校主导作用 | 第50-52页 |
3、培养公民教育教师 | 第52-53页 |
(四)营造优良的文化氛围 | 第53-56页 |
1、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 第53页 |
2、推进基层文化建设 | 第53-54页 |
3、占领网络文化阵地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附录1 | 第62-65页 |
附录2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