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视角下在线评论感知有用性形成机理:信息—顾客—产品的交互作用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15-18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8-30页 |
2.1 在线评论 | 第18-22页 |
2.1.1 在线评论定义 | 第18-19页 |
2.1.2 在线评论特征 | 第19-20页 |
2.1.3 在线评论影响作用 | 第20-22页 |
2.2 感知有用性 | 第22-26页 |
2.2.1 感知有用性定义 | 第22-23页 |
2.2.2 感知有用性影响因素 | 第23-25页 |
2.2.3 感知有用性影响作用 | 第25-26页 |
2.3 调节定向理论 | 第26-28页 |
2.3.1 调节定向理论概述 | 第26-27页 |
2.3.2 调节定向理论相关研究 | 第27页 |
2.3.3 调节定向的测量与操控 | 第27-28页 |
2.4 调节匹配理论 | 第28-29页 |
2.4.1 调节匹配理论概述 | 第28页 |
2.4.2 调节匹配理论相关研究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研究假设与概念模型 | 第30-34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30-33页 |
3.1.1 在线评论对感知有用性影响的研究假设 | 第30-31页 |
3.1.2 调节定向对感知有用性影响的研究假设 | 第31-33页 |
3.2 概念模型 | 第3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4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34-44页 |
4.1 研究设计 | 第34-40页 |
4.1.1 有形产品研究设计 | 第34-37页 |
4.1.2 服务产品研究设计 | 第37-40页 |
4.2 变量测量 | 第40-41页 |
4.2.1 感知有用性 | 第40-41页 |
4.2.2 调节定向 | 第41页 |
4.3 数据搜集 | 第41-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5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 第44-60页 |
5.1 操纵性检验 | 第44-45页 |
5.1.1 评论效价 | 第44页 |
5.1.2 评论类型 | 第44-45页 |
5.2 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45-46页 |
5.2.1 信度分析 | 第45页 |
5.2.2 效度分析 | 第45-46页 |
5.3 假设检验 | 第46-56页 |
5.3.1 有形产品假设检验 | 第46-50页 |
5.3.2 服务产品假设检验 | 第50-54页 |
5.3.3 有形产品与服务产品的比较 | 第54-56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56-5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0-64页 |
6.1 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 | 第60-61页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61-64页 |
6.2.1 研究局限 | 第61页 |
6.2.2 研究展望 | 第6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附录一 | 第70-74页 |
附录二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