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燃气轮机(燃气透平)论文--压气机部分论文

可转导叶对压气机稳定边界影响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压气机喘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压气机喘振的实验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压气机喘振的数值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可调叶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9页
        1.3.1 压气机防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2 进口可调导叶和可导静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19页
    1.4 本文主要工作第19-20页
    1.5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2章 数值模拟基础第21-25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软件介绍第21-22页
        2.2.1 UG第21页
        2.2.2 DesignModeler第21页
        2.2.3 NUMECA第21-22页
    2.3 控制方程第22-23页
    2.4 湍流模型第23页
    2.5 控制方程组的离散及加速收敛技术第23-24页
    2.6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压气机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25-45页
    3.1 引言第25页
    3.2 研究对象以及网格的划分第25-27页
        3.2.1 计算模型介绍第25-26页
        3.2.2 网格的划分第26-27页
    3.3 网格无关性验证及边界条件介绍第27-29页
        3.3.1 网格无关性验证第27-29页
        3.3.2 边界条件第29页
    3.4 设计转速计算结果分析第29-40页
        3.4.1 特性曲线分析第29-30页
        3.4.2 极限流线分析第30-33页
        3.4.3 不同叶高截面马赫云图分析第33-36页
        3.4.4 展向气动参数变化规律分析第36-40页
    3.5 非设计转速下计算结果分析第40-44页
        3.5.1 极限流线图对比第40-42页
        3.5.2 子午面马赫数对比分析第42-43页
        3.5.3 压气机一级动叶进气角对比第43-44页
    3.6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可转导叶对压气机流动影响的数值分析第45-73页
    4.1 引言第45页
    4.2 进口可调导叶模型的生成与网格划分第45-46页
    4.3 不同导叶间隙高度的影响第46-49页
        4.3.1 特性线分析第46-47页
        4.3.2 流线分析第47-48页
        4.3.3 导叶出口叶高方向熵分析第48-49页
    4.4 总体性能曲线分析第49-53页
    4.5 导叶流场分析第53-57页
        4.5.1 导叶流道静压力分析第53-55页
        4.5.2 导叶出口气流角第55页
        4.5.3 导叶云熵图第55-57页
    4.6 导叶转动对一级动叶流场的影响第57-64页
        4.6.1 极限流线对比第57-59页
        4.6.2 动叶通道不同叶高马赫数分布第59-60页
        4.6.3 展向进口气流角分布第60-61页
        4.6.4 熵分析第61-64页
    4.7 对下游叶栅的影响第64-70页
        4.7.1 对一级静叶流场的影响第64-68页
        4.7.2 二级叶栅流动比较第68-70页
    4.8 非设计转速下失速工况对比第70-71页
    4.9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5章 压气机的实验研究第73-89页
    5.1 实验台介绍第73-79页
        5.1.1 压气机介绍第73-74页
        5.1.2 动力系统介绍第74-75页
        5.1.3 进排气系统介绍第75-77页
        5.1.4 滑油冷却系统第77-78页
        5.1.5 附属装置第78-79页
    5.2 实验测量系统第79-86页
        5.2.1 质量流量计第80-81页
        5.2.2 总压总温探表第81-82页
        5.2.3 功率测量系统第82页
        5.2.4 振动测量系统第82-83页
        5.2.5 流场流速测量第83-85页
        5.2.6 实验监测操控平台第85-86页
    5.3 实验结果与数值结果对比第86-87页
    5.4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结论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7-98页
致谢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SPEN平台的燃气轮机化学回热循环仿真研究
下一篇:涡轮叶片交错肋冷却通道实验及响应曲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