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叶片交错肋冷却通道实验及响应曲面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19页 |
1.2.1 涡轮叶片冷却方式 | 第13-15页 |
1.2.2 交错肋通道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9-21页 |
第2章 数值模拟基础 | 第21-28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控制方程 | 第21-22页 |
2.2.1 质量守恒方程 | 第21页 |
2.2.2 能量守恒方程 | 第21-22页 |
2.2.3 动量守恒方程 | 第22页 |
2.3 湍流模型及网格划分基础 | 第22-25页 |
2.3.1 湍流模型介绍 | 第22-24页 |
2.3.2 网格划分 | 第24-25页 |
2.4 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 第25-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交错肋冷却通道的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 第28-45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瞬态液晶测温实验台 | 第28-34页 |
3.2.1 瞬态液晶测温原理 | 第28-30页 |
3.2.2 瞬态液晶测温实验台 | 第30-34页 |
3.3 交错肋冷却通道实验模型 | 第34页 |
3.4 交错肋冷却通道数值模拟 | 第34-36页 |
3.4.1 几何模型 | 第34页 |
3.4.2 网格的划分 | 第34-36页 |
3.4.3 边界条件 | 第36页 |
3.5 实验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第36-43页 |
3.5.1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3.5.2 数值模拟结果 | 第38-42页 |
3.5.3 数值模拟结果同实验数据比对 | 第42-43页 |
3.6 本章小节 | 第43-45页 |
第4章 交错肋冷却通道响应曲面研究 | 第45-74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响应曲面方法简介 | 第45-47页 |
4.2.1 响应曲面方法原理 | 第45-46页 |
4.2.2 响应曲面建模方法 | 第46页 |
4.2.3 响应曲面优化方法 | 第46-47页 |
4.3 模型的数值模拟 | 第47-48页 |
4.3.1 原始模型尺寸及边界条件 | 第47-48页 |
4.4 应用响应曲面分析交错肋结构 | 第48-71页 |
4.4.1 响应曲面设计 | 第48-50页 |
4.4.2 单因素分析交错肋通道换热及流动 | 第50-59页 |
4.4.3 响应曲面方法分析交错肋通道换热及流动 | 第59-69页 |
4.4.4 交错肋冷却通道的预测方程 | 第69-7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1-74页 |
第5章 梯形截面交错肋通道中的流动传热特性 | 第74-87页 |
5.1 引言 | 第74页 |
5.2 数值研究方法 | 第74-76页 |
5.2.1 计算模型 | 第74页 |
5.2.2 网格划分 | 第74-75页 |
5.2.3 边界条件 | 第75-76页 |
5.3 梯形交错肋通道换热特性分析 | 第76-78页 |
5.4 梯形交错肋通道阻力特性分析 | 第78-83页 |
5.4.1 压力分析 | 第79-81页 |
5.4.2 速度分布 | 第81-83页 |
5.4.3 梯形交错肋综合热效率对比 | 第83页 |
5.5 梯形交错肋角区换热特性分析 | 第83-86页 |
5.5.1 梯形交错肋宽侧角区分析 | 第83-85页 |
5.5.2 梯形交错肋窄侧角区分析 | 第85-8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结论 | 第87-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