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能利用、水电站工程论文--水电站建筑与设备论文--机电设备论文

考虑流体可压缩性的高水头水泵水轮机性能研究与优化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2页
        1.2.1 水泵水轮机研究进展第13-15页
        1.2.2 空化问题数值研究理论的发展及应用现状第15-19页
        1.2.3 空化问题试验研究方法及应用现状第19-21页
        1.2.4 水力机械中可压缩流动研究现状第21-22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22-24页
2 数值研究方法第24-38页
    2.1 控制方程第24页
    2.2 湍流模型第24-25页
    2.3 空化数值分析理论第25-30页
        2.3.1 空泡动力学第25-26页
        2.3.2 空化模型第26-29页
        2.3.3 空化系数计算第29-30页
    2.4 混合流体的状态方程第30-32页
    2.5 动量方程的离散第32-34页
    2.6 压力修正方程第34-36页
    2.7 时间步长及收敛性第36页
    2.8 小结第36-38页
3 考虑可压缩性对水泵水轮机性能预估的影响第38-66页
    3.1 考虑可压缩性对水泵工况性能预估的影响第38-50页
        3.1.1 基本参数第38页
        3.1.2 模型试验装置简介第38-40页
        3.1.3 数值计算域及网格划分第40-41页
        3.1.4 水泵工况能量特性对比分析第41-47页
        3.1.5 水泵工况空化性能对比分析第47-50页
    3.2 考虑可压缩性对水轮机工况性能预估的影响第50-65页
        3.2.1 基本参数第50-51页
        3.2.2 计算域及网格划分第51-52页
        3.2.3 水轮机工况能量特性对比第52-59页
        3.2.4 可压缩性对高水头水泵水轮机“S”特性模拟的影响第59-61页
        3.2.5 水轮机工况压力脉动对比第61-65页
    3.3 小结第65-66页
4 水轮机工况水流阻滞现象及其引起的振动问题第66-82页
    4.1 水轮机工况水流阻滞现象第66-70页
        4.1.1 水轮机工况水流阻滞形成机理第66-67页
        4.1.2 水轮机工况水流阻滞产生的条件第67-69页
        4.1.3 水流阻滞引起的压力场变化第69-70页
    4.2 部分负荷工况下水流阻滞对稳定性的影响第70-73页
    4.3 “S”特性区的水流阻滞变化规律第73-81页
        4.3.1 水流阻滞的周期性第74-79页
        4.3.2 水流阻滞的同步性第79-81页
    4.4 小结第81-82页
5 水泵工况高扬程区不稳定的机理分析第82-102页
    5.1 水泵工况驼峰特性第82-83页
    5.2 水泵的内部流场分析第83-90页
    5.3 水泵工况导叶内不稳定流动现象第90-93页
        5.3.1 水泵工况挡水环现象第90-91页
        5.3.2 水泵工况水流阻滞现象第91-93页
    5.4 水泵工况压力脉动分析第93-101页
        5.4.1 尾水管的压力脉动分析第93-94页
        5.4.2 转轮的压力脉动分析第94-97页
        5.4.3 导叶的压力脉动分析第97-99页
        5.4.4 蜗壳的压力脉动分析第99-101页
    5.5 小结第101-102页
6 高水头水泵水轮机转轮设计与优化第102-150页
    6.1 转轮几何参数对水泵水轮机性能的影响第103-131页
        6.1.1 叶片高压边安放角对水泵水轮机性能的影响第103-108页
        6.1.2 叶片包角对水泵水轮机性能的影响第108-113页
        6.1.3 叶片低压边的厚度对水泵水轮机性能的影响第113-122页
        6.1.4 叶片低压边的轴面位置对水泵水轮机性能的影响第122-131页
    6.2 考虑可压缩性的转轮多工况多目标优化设计第131-148页
        6.2.1 数学建模第131-133页
        6.2.2 优化算法第133页
        6.2.3 优化流程第133-135页
        6.2.4 优化结果分析第135-140页
        6.2.5 优化前后对比分析第140-148页
    6.3 小结第148-150页
7 总结与展望第150-153页
    7.1 总结第150-151页
    7.2 展望第151-153页
致谢第153-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63页
附录第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雾霾环境下绝缘子表面自然积污数值模拟与液滴动态特性分析
下一篇:波涌畦灌层状土间歇入渗模型及地下水影响的肥液间歇入渗氮素运移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