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吸附剂论文

高效低成本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在含重金属离子电镀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第12-13页
Abstract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1页
    1.1 电镀废水的来源和危害第15-19页
        1.1.1 重金属离子危害及电镀行业发展现状第15-16页
        1.1.2 电镀工艺和污染物种类第16-17页
        1.1.3 电镀废水的来源和排放标准第17-19页
        1.1.4 电镀废水处理的意义第19页
    1.2 电镀废水的处理技术第19-26页
        1.2.1 化学处理方法第19-23页
        1.2.2 物理处理方法第23-25页
        1.2.3 生物处理方法第25-26页
    1.3 含重金属离子废水的低成本处理方法第26-28页
        1.3.1 低成本技术处理废水的意义第26页
        1.3.2 低成本吸附剂的研究及其现状第26-27页
        1.3.3 光催化反应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第27-28页
    1.4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8-31页
        1.4.1 课题背景第28-29页
        1.4.2 研究目的第29页
        1.4.3 研究内容第29-31页
第二章 吸附剂制备及其对Cu~(2+)和Ni~(2+)的吸附性能研究第31-49页
    2.1 引言第31-32页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32-35页
        2.2.1 实验仪器第32-33页
        2.2.2 实验试剂第33页
        2.2.3 实验方法第33-35页
    2.3 吸附剂制备及表征第35-39页
    2.4 吸附剂对Cu~(2+)和Ni~(2+)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的探究第39-48页
        2.4.1 吸附剂对Cu~(2+)和Ni~(2+)的吸附性能探究第39-41页
        2.4.2 吸附剂对Cu~(2+)和Ni~(2+)吸附机理的探究第41-48页
    2.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三章 酸性电镀废水的处理第49-65页
    3.1 引言第49-50页
    3.2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50页
        3.2.1 实验仪器第50页
        3.2.2 实验试剂第50页
    3.3 实际废水处理效果及影响因素第50-57页
        3.3.1 吸附剂质量和pH的影响第50-53页
        3.3.2 吸附时间影响第53-55页
        3.3.3 温度的影响第55页
        3.3.4 金属离子浓度的影响第55-57页
    3.4 厂内小试及工程问题探讨第57-64页
        3.4.1 厂内小试第57-58页
        3.4.2 实际应用存在的问题及探讨第58-64页
    3.5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四章 化学镀镍废水、综合废水和末端废水的处理研究第65-80页
    4.1 引言第65-66页
    4.2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66页
        4.2.1 实验仪器第66页
        4.2.2 实验试剂第66页
    4.3 化学镀镍废水的处理第66-71页
        4.3.1 材料直接处理及结合氧化处理第66-69页
        4.3.2 放大试验及分析第69-71页
    4.4 综合废水的处理第71-74页
        4.4.1 NaOH处理综合废水第71页
        4.4.2 材料直接处理及不同影响因素分析第71-74页
    4.5 末端废水的处理第74-78页
        4.5.1 材料直接处理废水第74-76页
        4.5.2 添加Fe~(3+)改善处理效果第76-78页
    4.6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五章 无氰镀铜废水处理的研究第80-111页
    5.1 引言第80-81页
    5.2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81-82页
        5.2.1 实验仪器第81页
        5.2.2 实验试剂第81-82页
    5.3 吸附材料处理无氰镀铜废水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第82-90页
        5.3.1 溶液初始pH值对材料处理无氰镀铜废水效果的影响第83页
        5.3.2 吸附材料投加量对无氰镀铜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第83-84页
        5.3.3 辅助剂Fe~(3+)的加入对材料处理无氰镀铜废水效果的影响第84-90页
    5.4 Fe~(3+)&光照辅助吸附材料处理无氰碱铜废水第90-100页
        5.4.1 引入光照处理无氰镀铜废水初次尝试第91页
        5.4.2 优化Fe~(3+)&光照体系处理无氰镀铜废水的参数第91-96页
        5.4.3 Fe~(3+)&光照体系的条件优化第96-100页
    5.5 机理的探究第100-109页
        5.5.1 红色沉淀物表征第100-102页
        5.5.2 Fe~(3+)&光照体系影响因素的分析第102-106页
        5.5.3 反应后溶液成分分析第106-109页
        5.5.4 机理路线第109页
    5.6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总结与展望第111-113页
附录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专利第121-122页
致谢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奥纳达希瓦氏菌重组表达偶氮还原酶及mtrA基因敲除研究
下一篇:小流域综合治理体系下政府与公众协同机制研究--以厦门市集美区许溪小流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