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个性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论文

人际冲突情境下的人际取向人格特质--来自行为和ERP的证据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引言第8-13页
    1.1 问题提出第8-9页
    1.2 研究目的第9页
    1.3 研究意义第9-10页
        1.3.1 理论意义第9-10页
        1.3.2 实践意义第10页
    1.4 核心概念第10-13页
        1.4.1 人际取向人格特质第10-11页
        1.4.2 人际冲突情境第11页
        1.4.3 冲突应付方式第11-13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3-22页
    2.1 人际取向人格特质的概述第13-15页
        2.1.1 人际取向人格特质的动力指向第13页
        2.1.2 人际取向人格特质的鉴别与评估第13-15页
    2.2 人际取向人格特质和人际冲突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第15-18页
        2.2.1 经典人格理论与人际冲突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第15-17页
        2.2.2 人际取向人格特质与人际冲突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第17-18页
    2.3 人际取向人格特质是否存在神经生理证据第18-20页
    2.4 研究假设第20-22页
第3章 人际取向人格特质的行为特征研究第22-32页
    3.1 研究目的第22页
    3.2 研究假设第22页
    3.3 研究方法第22-25页
        3.3.1 被试第22-23页
        3.3.2 研究工具第23-24页
        3.3.3 研究程序第24-25页
        3.3.4 统计分析第25页
    3.4 研究结果第25-29页
        3.4.1 人际冲突应付方式量表的修订第25-26页
        3.4.2 人际取向人格特质和人际冲突应付方式的总体特征第26-27页
        3.4.3 人际取向人格特质与人际冲突应付方式的相关分析第27-28页
        3.4.4 高低人际取向者在人际冲突应付方式上的倾向性第28-29页
    3.5 讨论第29-32页
        3.5.1 人际取向人格特质和人际冲突应付方式的总体特征第29-30页
        3.5.2 人际取向人格特质在人际冲突应付方式上的倾向性第30-32页
第4章 人际取向人格特质的认知神经研究第32-40页
    4.1 研究目的第32页
    4.2 研究假设第32页
    4.3 研究方法第32-34页
        4.3.1 实验被试第32页
        4.3.2 实验设计第32-33页
        4.3.3 实验材料第33页
        4.3.4 实验程序和内容第33页
        4.3.5 实验仪器和脑电记录第33页
        4.3.6 ERP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33-34页
    4.4 研究结果第34-37页
        4.4.1 行为数据分析第34-35页
        4.4.2 脑电数据分析第35-37页
    4.5 讨论第37-40页
        4.5.1 大脑左右半球的差异第37-38页
        4.5.2 高低人际取向者的LNC成分分析第38-40页
第5章 总讨论第40-42页
第6章 总结论与展望第42-44页
    6.1 总结论第42页
    6.2 创新点、不足与展望第42-44页
        6.2.1 创新点第42-43页
        6.2.2 不足与展望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9页
附录第49-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买家秀”会影响网购意愿吗?--负面身体意向的中介作用
下一篇:不同死亡提醒下延迟作业对死亡可及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