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 第6-9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6页 |
二、 国内外研究成果评述 | 第6-8页 |
三、 本文研究特点主要结论 | 第8页 |
四、 本文的主要框架结构 | 第8-9页 |
第二章 应收帐款管理的理论分析 | 第9-17页 |
一、 应收帐款的内容及形成的原因 | 第9-10页 |
(一) 应收帐款的内容 | 第9页 |
(二) 应收帐款形成的原因 | 第9-10页 |
二、 应收帐款管理的必要性及其对企业的影响 | 第10-12页 |
(一) 应收帐款管理的必要性 | 第10-11页 |
(二) 应收帐款管理对企业的影响 | 第11-12页 |
三、 应收帐款的管理途径 | 第12-17页 |
(一) 确定适当的信用标准 | 第12-13页 |
(二) 实施具体的信用条件 | 第13-14页 |
(三) 不断完善收帐政策 | 第14-15页 |
(四) 强化应收帐款的日常管理 | 第15-17页 |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应收帐款的特点 | 第17-24页 |
一、 应收帐款增长速度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的比较 | 第17页 |
二、 应收帐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过高 | 第17-19页 |
三、 应收帐款占总资产的比重过大 | 第19-20页 |
四、 应收帐款帐龄老化问题 | 第20-21页 |
五、 坏帐准备的提取比例增大 | 第21-22页 |
六、 关联交易中应收帐款发生额过大,信息披露不规范 | 第22-24页 |
第四章 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应收帐款的因素分析 | 第24-30页 |
一、 研究目标 | 第24页 |
二、 变量的设定 | 第24-25页 |
三、 样本收集、研究方法、数据处理 | 第25页 |
(一) 样本的收集 | 第2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三) 数据处理 | 第25页 |
四、 实证结论 | 第25-30页 |
第五章 上市公司应收帐款管理的对策 | 第30-37页 |
一、 上市公司应收帐款巨额增加,赊帐比率提高的原因 | 第30-32页 |
二、 上市公司应收帐款帐龄老化,坏帐准备提取比例增高的原因 | 第32-33页 |
三、 上市公司应收帐款巨额增加及帐龄老化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 第33-34页 |
四、 我国上市公司应收帐款管理的对策 | 第34-37页 |
结 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42-45页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45页 |
致 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