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0页 |
1.1 披碱草 | 第12-13页 |
1.2 禾草内生真菌的分类与系统发育 | 第13-21页 |
1.2.1 内生真菌在禾草中的分布 | 第13-17页 |
1.2.2 禾草内生真菌的分类方法 | 第17-21页 |
1.3 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中生物碱 | 第21-27页 |
1.3.1 禾草内生真菌生物碱 | 第21-23页 |
1.3.2 生物碱的检测 | 第23-24页 |
1.3.3 生物碱对宿主植物的作用 | 第24-25页 |
1.3.4 影响生物碱浓度的因素 | 第25-27页 |
1.3.5 目前研究方向 | 第27页 |
1.4 披碱草属内生真菌研究现状 | 第27-30页 |
1.4.1 披碱草属禾草中内生真菌 | 第27-28页 |
1.4.2 披碱草属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 | 第28-30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0-36页 |
2.1 供试植物 | 第30页 |
2.2 披碱草内生真菌系统发育分析 | 第30-34页 |
2.2.1 披碱草内生真菌的分离与培养 | 第30-31页 |
2.2.2 内生真菌总DNA的提取 | 第31-32页 |
2.2.3 相关序列的PCR扩增 | 第32-33页 |
2.2.4 PCR扩增产物的回收及测序 | 第33-34页 |
2.2.5 序列分析 | 第34页 |
2.3 披碱草内生真菌共生体中麦角生物碱的分布与季节动态 | 第34-36页 |
2.3.1 取样与处理 | 第34页 |
2.3.2 麦角生物碱检测 | 第34-35页 |
2.3.3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5-36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36-56页 |
3.1 披碱草内生真菌系统发育分析 | 第36-48页 |
3.1.1 披碱草内生真菌的菌落和孢子的形态特征 | 第36-40页 |
3.1.2 披碱草内生真菌DNA的提取 | 第40页 |
3.1.3 相关序列PCR扩增 | 第40-41页 |
3.1.4 测序与比对 | 第41-45页 |
3.1.5 系统发育分析 | 第45-48页 |
3.2 披碱草内生真菌共生体中麦角生物碱的分布与季节动态 | 第48-56页 |
3.2.1 供试披碱草E~+种群不同组织中麦角酰胺含量的分布 | 第48-51页 |
3.2.2 供试披碱草E~+种群不同组织中麦角新碱含量的分布 | 第51-53页 |
3.2.3 供试植物披碱草E~+种群整株中麦角酰胺和麦角新碱的含量 | 第53-54页 |
3.2.4 披碱草E~+种群中麦角酰胺含量和麦角新碱含量的关系 | 第54-56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6-63页 |
4.1 披碱草内生真菌分类与系统发育分析 | 第56-59页 |
4.2 披碱草内生真菌共生体中麦角生物碱的分布与季节动态 | 第59-61页 |
4.3 主要结论 | 第61-62页 |
4.3.1 披碱草内生真菌分类与系统发育 | 第61页 |
4.3.2 披碱草内生真菌共生体中麦角生物碱的组织分布与季节动态 | 第61-62页 |
4.4 今后工作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