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医疗建筑和保健建筑论文--医院论文

当代医院建筑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5-43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第15-26页
        1.1.1 社会发展更新的迫切需求第15-20页
        1.1.2 医疗体制改革的根本诉求第20-23页
        1.1.3 协同发展——医院建筑走向未来的途径第23-2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26-33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26-29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29-33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3-35页
        1.3.1 研究目的第33-34页
        1.3.2 研究意义第34-35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35-43页
        1.4.1 范围界定与相关概念第35-38页
        1.4.2 研究内容第38-40页
        1.4.3 研究方法第40-41页
        1.4.4 研究框架第41-43页
第2章 医院建筑协同发展思想的导入第43-69页
    2.1 医院建筑复杂系统解析第43-52页
        2.1.1 系统理论及系统构成第43-46页
        2.1.2 协同理论及研究视角第46-52页
    2.2 医院建筑协同发展的动因解析第52-62页
        2.2.1 寿命全程的动态演变第53-55页
        2.2.2 医疗功能的外延扩展第55-58页
        2.2.3 综合技术的快速更新第58-62页
    2.3 医院建筑协同发展的机制与框架第62-68页
        2.3.1 系统协同的组织机制第62-64页
        2.3.2 系统发展的协同框架第64-68页
    2.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3章 基于协同发展的整体进化策略第69-105页
    3.1 理性准确的系统评估第69-81页
        3.1.1 评估的目标与价值确定第69-73页
        3.1.2 评估的内容与模式程序第73-77页
        3.1.3 评估指标的选取与构成第77-81页
    3.2 科学持续的总体策划第81-92页
        3.2.1 明确清晰的策划目标第82-85页
        3.2.2 周密完善的策划内容第85-87页
        3.2.3 远近结合的策划模式第87-92页
    3.3 适应发展的整体规划第92-104页
        3.3.1 阻碍发展的矛盾桎梏第92-95页
        3.3.2 调整观念的思维导向第95-97页
        3.3.3 彰显需求的规划对策第97-104页
    3.4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第4章 基于协同发展的功能优化策略第105-145页
    4.1 功能布局的系统和谐第105-120页
        4.1.1 功能拓展性动态更新第105-113页
        4.1.2 功能模块化空间布局第113-116页
        4.1.3 功能集约化工艺构成第116-120页
    4.2 流线组织的分级优化第120-129页
        4.2.1 流线的系统构成第120-121页
        4.2.2 流线的层级分析第121-126页
        4.2.3 流线的分级组织第126-129页
    4.3 机能应变的系统重组第129-144页
        4.3.1 适应系统发展的弹性设计第129-134页
        4.3.2 契合功能需求的空间再造第134-137页
        4.3.3 应对功能转换的动态更新第137-140页
        4.3.4 新旧建筑融合的协同运行第140-144页
    4.4 本章小结第144-145页
第5章 基于协同发展的技术整合策略第145-183页
    5.1 契合功能的医疗技术第145-159页
        5.1.1 医疗技术与功能空间的叠合第146-154页
        5.1.2 医技技术与承载空间的整合第154-156页
        5.1.3 医疗技术与建筑空间的变异第156-159页
    5.2 拓展职能的智能技术第159-168页
        5.2.1 与医院管理系统的联动第159-162页
        5.2.2 与应急指挥系统的同构第162-164页
        5.2.3 与远程信息系统的复合第164-168页
    5.3 支撑保障的建筑技术第168-181页
        5.3.1 创新表达的建筑形态第168-172页
        5.3.2 支持更新的结构选型第172-175页
        5.3.3 绿色环保的节能技术第175-181页
    5.4 本章小结第181-183页
第6章 基于协同发展的环境共生策略第183-223页
    6.1 契合生态化的共生环境第183-190页
        6.1.1 对资源的适度利用第183-187页
        6.1.2 与环境的生态共融第187-190页
    6.2 营造人性化的心理环境第190-204页
        6.2.1 内部环境艺术化的氛围营造第190-198页
        6.2.2 外部环境舒适化的适宜配置第198-201页
        6.2.3 医疗环境安全度的整体提升第201-204页
    6.3 构建适宜性的物质环境第204-222页
        6.3.1 空间洁净度的合理级配第205-209页
        6.3.2 医疗环境的感染控制第209-214页
        6.3.3 物理环境的协调重塑第214-222页
    6.4 本章小结第222-223页
结论第223-225页
参考文献第225-23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第236-238页
致谢第238-239页
个人简历第239页

论文共2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代《诗经》经学诠释学研究--两种诠释学在汉代的消长与融合
下一篇:基于价值网模式的烟草企业竞争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