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基督教论文--教会组织及教堂论文

基督教信仰与团体秩序建构--以城市非体制教会个案为例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导论第15-44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15页
    二、 研究背景第15-24页
    三、 研究起点与理论框架第24-35页
        1. 宗教信仰的社会性第24-25页
        2. 宗教信仰是一种社会行动第25-29页
        3. 从行动到秩序第29-35页
    四、 研究意义与难点第35-38页
        1. 研究意义第35-37页
        2. 研究难点第37-38页
    五、 研究方法与资料获得第38-41页
    六、 研究对象的选择与研究点的进入第41-44页
第二章 理论与文献回顾第44-84页
    一、 宗教、团结与秩序第44-63页
        1. “宗教团结”与社会理论中的团结理论第44-56页
        2. 欧美宗教社会学中宗教与秩序之间的关系第56-63页
    二、 进一步讨论第63-69页
        1. 理性选择范式和结构/制度范式第63-65页
        2. 宗教信仰与非理性选择第65-69页
    三、 文献回顾第69-84页
        1. 中国的基督教社会学实证研究第69-74页
        2. 中国大陆非体制教会研究第74-79页
        3. 城市非体制教会的特点第79-84页
第三章 研究的逻辑起点:权力语境下的整合与分化第84-103页
    一、 “单位”社会:不可遗忘的集体记忆第84-90页
    二、 教会生活:走进“理想”的城堡第90-103页
        1. 从“国家—单位—个人”到“上帝—教会—个人”第90-96页
        2. 超越性的共享价值观第96-98页
        3. “熟人社会”的实践逻辑第98-103页
第四章 分类体系下的信仰关系与团体秩序建构第103-145页
    一、 个体身份认知的建构第103-114页
        1. “自己人”与“外邦人”:“围墙”内外的关系建构第103-109页
        2. “新人”与“旧人”:信仰前、后的自我认知第109-114页
    二、 群体认知与社会关系的建构第114-130页
        1. “属灵的”与“属世的”:体制内外的冲突与融合第115-123页
        2. “洁净的”与“污秽的”:非体制教会之间的关系第123-126页
        3. “在天的”与“在地的”:天国与国家之间的张力第126-130页
    三、 个案比较第130-145页
        1. 特殊的“牵手”第130-134页
        2. 分道扬镳第134-139页
        3. E教会的例子第139-145页
第五章 非体制教会团体秩序建构第145-170页
    一、 共享价值观下的宗教认同第153-163页
        1. 宗教团体的身份认同第154-156页
        2. 宗教团体成员“关系”认同第156-161页
        3. 宗教行动的意义认同第161-163页
    二、 宗教信仰规范的制度化第163-165页
    三、 双重权威体系的建构第165-170页
第六章 非体制教会的运作机制与制度环境第170-188页
    一、 污名与声誉:团体秩序形成与运行的机制第170-180页
    二、 制度与路径依赖:基督教信仰的合法性机制第180-183页
    三、 外部权力与团体秩序第183-188页
第七章 结语:走进“理想”的城堡第188-200页
    一、 宗教信仰的社会性与集体行动的神圣性第189-191页
    二、 宗教信仰与社区治理第191-195页
    三、 共生共变:非体制教会的团体秩序与社会秩序第195-200页
参考文献第200-210页
附录一第210-211页
附录二第211-21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第213-214页
致谢第214-215页

论文共2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系统复杂性的金融危机演化分析
下一篇:卷烟企业能源与环境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