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高性能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及可用带宽估计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9-13页
CONTENTS第13-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7-19页
        1.1.1 研究背景第17-18页
        1.1.2 研究意义第18-1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8页
        1.2.1 网络体系结构研究现状第19-24页
        1.2.2 可用带宽估计研究现状第24-28页
    1.3 课题来源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8-31页
        1.3.1 课题来源第28页
        1.3.2 主要研究内容第28-30页
        1.3.3 本文结构第30-31页
第二章 高性能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第31-47页
    2.1 引言第31页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第31-33页
    2.3 高性能传感器网络特点第33-35页
    2.4 高性能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第35-44页
        2.4.1 体系结构设计第35-37页
        2.4.2 通信平面第37-40页
        2.4.3 控制平面第40-42页
        2.4.4 服务与管理支撑技术第42-44页
    2.5 网络性能分析与评价第44-46页
        2.5.1 评价内容第44页
        2.5.2 性能评价指标第44-46页
    2.6 本章小节第46-47页
第三章 区分服务与速率控制策略研究第47-67页
    3.1 引言第47-48页
    3.2 区分服务机制第48-58页
        3.2.1 IP网络的区分服务机制第48-51页
        3.2.2 高性能传感器网络区分服务机制第51-54页
        3.2.3 高性能传感器网络区分服务层次分类第54-58页
    3.3 高性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流量分类第58-59页
    3.4 通信流量调度模型第59-63页
        3.4.1 基于优先级的区分服务排队单元第60-61页
        3.4.2 基于优先级的速率调整单元第61-63页
    3.5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第63-66页
        3.5.1 仿真实验设计第63页
        3.5.2 速率调整单元评估第63-64页
        3.5.3 区分服务排队单元评估第64-65页
        3.5.4 因子的影响第65-66页
    3.6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四章 节点可用带宽估计策略研究第67-82页
    4.1 引言第67页
    4.2 有线与无线网络带宽估计第67-68页
    4.3 影响可用带宽估计的因素第68-72页
        4.3.1 碰撞概率第68-69页
        4.3.2 信道空闲比例第69页
        4.3.3 回退时间第69-70页
        4.3.4 多优先级第70页
        4.3.5 信道接入方式第70-71页
        4.3.6 务类型第71-72页
    4.4 基于网络分配向量的可用带宽估计策略第72-77页
        4.4.1 CSMA/CA基本原理第72-73页
        4.4.2 信道检测策略第73-74页
        4.4.3 数据帧碰撞预测第74-76页
        4.4.4 可用带宽估计策略第76-77页
    4.5 仿真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7-81页
        4.5.1 实验环境配置第77页
        4.5.2 可用带宽估计策略性能与分析第77-78页
        4.5.3 与空闲信道估计模型和延迟估计模型的比较第78-81页
    4.6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五章 路径可用带宽估计策略研究第82-98页
    5.1 引言第82页
    5.2 现有解决方案第82-85页
        5.2.1 修改TCP第82-83页
        5.2.2 显式反馈的解决方案第83-84页
        5.2.3 传输层容量测量第84-85页
    5.3 MAC层带宽延迟估计方法第85-89页
        5.3.1 MAC层数据传输过程分析第85-87页
        5.3.2 单跳带宽的计算第87-88页
        5.3.3 单跳延迟计算第88页
        5.3.4 路径可用带宽和延迟的计算第88-89页
    5.4 基于带宽延迟估计策略的实现第89-93页
        5.4.1 BDTCP体系结构第89-90页
        5.4.2 采用选项字段支持带宽与延迟双向传输第90-91页
        5.4.3 带宽延迟信息传递过程描述第91-92页
        5.4.4 拥塞检测与源速率调整第92-93页
    5.5 仿真实验结果与分析第93-97页
        5.5.1 实验环境配置第93-94页
        5.5.2 带宽估计准确性分析第94-95页
        5.5.3 节点平均发送速率与能量消耗分析第95-96页
        5.5.4 节点平均延迟与有效吞吐量分析第96-97页
    5.6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六章 高性能传感器网络应用研究第98-118页
    6.1 引言第98页
    6.2 高性能RFID传感器网络智能节点设计第98-105页
        6.2.1 高性能RFID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第98-99页
        6.2.2 高性能智能节点硬件设计第99-103页
        6.2.3 高性能智能节点软件设计第103-105页
    6.3 农田立体污染监测系统第105-117页
        6.3.1 农业立体污染监测系统总体结构第106-107页
        6.3.2 农业立体污染监测系统的设计第107-112页
        6.3.3 能量模型第112-113页
        6.3.4 结果与分析第113-117页
    6.4 本章小结第117-118页
结论第118-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完成的论文及专利第129-132页
致谢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由视点视频深度编码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独立分量分析在遥感图像土地覆盖信息提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