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气门驱动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1.2.1 机械式驱动 | 第10-12页 |
1.2.2 机电式驱动 | 第12-13页 |
1.2.3 电液式驱动 | 第13-14页 |
1.2.4 气动式驱动 | 第14-15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均质压燃及燃料改质 | 第16-27页 |
2.1 均质压燃(HCCI)的概念和特点 | 第16-17页 |
2.2 影响均质压燃(HCCI)燃烧的重要参数 | 第17-22页 |
2.2.1 压缩比 | 第18页 |
2.2.2 进气温度 | 第18页 |
2.2.3 注水 | 第18-19页 |
2.2.4 增压 | 第19页 |
2.2.5 废气再循环(EGR) | 第19-20页 |
2.2.6 燃料喷射策略和缸内燃料分布的影响 | 第20页 |
2.2.7 燃料添加剂和燃料改质 | 第20-22页 |
2.3 控制均质压燃(HCCI)和拓展其运行范围的方法 | 第22-25页 |
2.3.1 MK 燃烧系统(modulated kinetics) | 第23页 |
2.3.2 UNIBUS 系统 (UNIform BUlky combustion System) | 第23-24页 |
2.3.3 多次喷射 | 第24页 |
2.3.4 汽油直喷和可变气门正时结合 | 第24页 |
2.3.5 两级混合燃烧 | 第24-25页 |
2.4 本文所采用的方法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改质室及其驱动系统的结构设计 | 第27-42页 |
3.1 系统设计思路的由来 | 第27-31页 |
3.1.1 DMI 喷射装置 | 第27-29页 |
3.1.2 Gnanaprakash 设计的改质室 | 第29-31页 |
3.2 系统总体结构 | 第31页 |
3.3 改质室的设计 | 第31-35页 |
3.3.1 改质室的设计要求 | 第31-32页 |
3.3.2 改质室的安装环境 | 第32-34页 |
3.3.3 改质室的结构设计 | 第34-35页 |
3.4 改质室气门驱动系统的设计计算 | 第35-40页 |
3.4.1 改质室气门驱动系统的设计要求 | 第35-36页 |
3.4.2 液压缸内径 D 和活塞杆直径 d 的计算 | 第36-39页 |
3.4.3 最小导向长度 H 和其他部位尺寸的确定 | 第39-40页 |
3.4.4 液压缸的强度和刚度校核 | 第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气门驱动电控单元的设计 | 第42-54页 |
4.1 气门驱动电控单元的硬件设计 | 第42-47页 |
4.1.1 驱动系统所用的传感器 | 第42-44页 |
4.1.2 驱动系统控制单元 | 第44-45页 |
4.1.3 驱动系统控制信息的显示 | 第45-46页 |
4.1.4 驱动系统硬件布置 | 第46-47页 |
4.2 气门驱动电控单元软件的设计 | 第47-51页 |
4.2.1 软件设计概述 | 第47-48页 |
4.2.2 驱动系统软件设计要求 | 第48页 |
4.2.3 驱动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48-51页 |
4.3 系统测试 | 第51-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全文总结和展望 | 第54-56页 |
附录 A | 第56-58页 |
附录 B | 第58-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