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9-11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一) 国外研究 | 第11-13页 |
(二) 国内研究 | 第13-17页 |
四、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7-18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及主要内涵 | 第18-25页 |
一、 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一) 班级的概念 | 第18页 |
(二) 管理的概念 | 第18-19页 |
(三) 班级管理的概念 | 第19页 |
二、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一)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 第19-20页 |
(二)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20-21页 |
(三) 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论 | 第21-22页 |
三、 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的内涵 | 第22-25页 |
(一) 有教无类,平等对待学生 | 第22-23页 |
(二) 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差异 | 第23-24页 |
(三) 无为而治,促进全面发展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我国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25-33页 |
一、 中职学校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一) 社会认识偏差 | 第25页 |
(二) 生源质量差 | 第25-26页 |
(三) 师资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缺口较大 | 第26-27页 |
(四) 评价体系不健全 | 第27-28页 |
二、 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8-33页 |
(一) 对“班级管理”的理解过于狭隘 | 第28-29页 |
(二)班主任任务重,压力大,难以集中精力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 第29-30页 |
(三) 管理方式不当 | 第30-31页 |
(四) 缺乏个性的培养 | 第31页 |
(五) 相关理论研究较少 | 第31-33页 |
第四章 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策略 | 第33-47页 |
一、 社会层面 | 第35-37页 |
(一) 从教育源头抓起,提高中学毕业生的学业素质和品德修养 | 第35-36页 |
(二) 加大对职业学校的教育投入,调整优化中职学校教师结构 | 第36-37页 |
(三) 为中职学校正身 | 第37页 |
二、 学校层面 | 第37-40页 |
(一) 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要体现人文关怀 | 第37-38页 |
(二) 发动全员力量参与班级管理 | 第38页 |
(三) 努力建设积极、进取、和谐的校园文化 | 第38-39页 |
(四) 建设公平有效,丰富多元的评价体系 | 第39-40页 |
(五) 尝试班级管理责任人新模式 | 第40页 |
三、 教师层面 | 第40-44页 |
(一) 尊重、关爱每个学生 | 第40-41页 |
(二) 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 第41-42页 |
(三) 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 | 第42-43页 |
(四) 加强心理疏导和引导 | 第43-44页 |
四、 学生层面 | 第44-47页 |
(一) 自我认识的转变和自我素质的提高 | 第44-45页 |
(二) 管理主体地位的确立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