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邮政储蓄银行理财业务浅谈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前言第12-13页
第一章 邮政储蓄银行理财业务现状分析第13-23页
 第一节 理财业务简述第13-16页
  一、理财业务定义第13页
  二、个人理财业务的分类第13-14页
  三、监管部门对理财业务的监管文件第14-15页
  四、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必要性探析第15-16页
 第二节 邮政储蓄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现状第16-19页
 第三节 邮政储蓄银行管理模式第19-20页
  一、财务核算模式第19页
  二、人力资源模式第19-20页
  三、管理体系模式第20页
 第四节 国内理财业务发展现状第20-23页
  一、借鉴其它商业银行第20-21页
  二、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共同面临的难题第21-23页
第二章 邮政储蓄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第23-29页
 第一节 经营体制制约发展,需要尽快改革完善第23-25页
  一、营销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不完善第23页
  二、完善业务绩效评估体制,优化业务流程第23-24页
  三、部门之间协作性差,阻碍业务发展第24页
  四、网点营销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第24-25页
 第二节 经营定位不明晰,理财业务缺乏必要支撑体系第25-26页
  一、经营思路上过于注重组合产品销售第25页
  二、对理财业务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没有准确定位第25-26页
  三、经营市场定位不明确,导致管理体系支撑不到位第26页
 第三节 理财人员知识结构不健全,理财规划师严重缺乏第26-27页
  一、理财人员缺乏,理财服务认知差第26-27页
  二、人力资源机制不健全,考核制度不完善第27页
  三、CRM系统建设落后,对客户关系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第27页
 第四节 技术力量支撑不足,对深挖理财业务潜力形成阻碍第27-29页
  一、信息化建设滞后业务发展,无法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第27-28页
  二、客户管理系统建设水平落后,功能不能满足客户关系管理(CRM)要求第28页
  三、技术手段落后,对理财产品创新造成阻碍第28-29页
第三章 邮政储蓄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及措施第29-40页
 第一节 邮政储蓄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原则第29-31页
  一、以服务第一、保本微利为理财原则第29页
  二、从大众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第29-30页
  三、学习其它商业银行,丰富理财业务内涵第30页
  四、构建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第30-31页
 第二节 加强渠道建设,提升整体服务水平第31-32页
  一、网点渠道建设方面第31页
  二、电子银行渠道方面,体现方便性、易用性第31-32页
  三、网点渠道与营销队伍渠道的整合第32页
 第三节 培养专业的理财人员,提高理财人员的素质第32-34页
  一、理财从业人员的培养第33页
  二、理财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第33-34页
 第四节 创新理财思路,提高服务质量第34-37页
  一、借鉴其他银行的经验,加大理财产品创新力度第34-35页
  二、提供差异化理财服务,从而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I第35-37页
 第五节 加大信息技术,完善邮储银行的技术系统第37-40页
  一、加强便利交易,提升客户价值的技术第37-38页
  二、加强信息管理系统技术建设第38-40页
第四章 邮政储蓄银行理财业务应定位中小客户第40-50页
 第一节 邮政储蓄银行理财业务定位中小客户必要性第40-42页
 第二节 邮政储蓄银行理财业务定位中小客户可行性第42-44页
  一、为中小客户理财是邮政储蓄银行准确市场定位第43页
  二、邮政储蓄银行定位中小客户理财的优势第43页
  三、中小客户群壮大,并有财可理第43-44页
 第三节 邮政储蓄银行理财业务定位中小客户操作性第44-50页
  一、培养和选拔专业的理财经理第44-45页
  二、提供专业化、差异化、个性化的理财服务第45-48页
  三、强有力的宣传邮政储蓄理财业务第48-49页
  四、强化服务保障,创新运行机制第49-50页
第五章 邮政储蓄银行牢固防线,抵抗理财业务风险第50-54页
 第一节 理财业务产品风险分类第50-51页
 第二节 理财业务管理风险分类第51-52页
  一、定位不清晰,带来策划风险第51页
  二、内部制度混乱,带来管理风险第51页
  三、职业准则不遵守,产生道德风险第51-52页
  四、信息披露不及时,容易带来信誉风险第52页
 第三节 邮政储蓄银行应对理财业务风险策略简述第52-54页
  一、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第52页
  二、加强管理制度,提高理财人员工作职能第52-53页
  三、加强理财人员思想政治工作,防范道德风险第53页
  四、建立信息管理体系,提高银行信誉度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5页
后记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银行业高管人员的道德风险及监管
下一篇:银行内部欺诈风险管理探析--基于C银行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