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8-34页 |
1.1 课题的来源、目的及意义 | 第18-21页 |
1.1.1 课题的来源 | 第18页 |
1.1.2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21页 |
1.2 转子动平衡研究进展 | 第21-28页 |
1.2.1 转子动力学建模的发展 | 第21-23页 |
1.2.2 转子动平衡方法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1.2.3 转子新型动平衡技术研究进展 | 第25-28页 |
1.3 同源信息融合技术与转子动平衡 | 第28-30页 |
1.3.1 旋转机械同源信息融合分析技术研究现状 | 第28-29页 |
1.3.2 信息融合技术在转子动平衡领域的研究进展 | 第29-30页 |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结构 | 第30-34页 |
1.4.1 论文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1.4.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32-34页 |
2 同源信息融合技术与转子动平衡 | 第34-59页 |
2.1 引言 | 第34页 |
2.2 单截面双通道信息融合 | 第34-48页 |
2.2.1 转子不平衡响应 | 第35-42页 |
2.2.2 全矢谱理论基础 | 第42-46页 |
2.2.3 平面信息融合以及图谱表达 | 第46-48页 |
2.3 多截面信息融合 | 第48-50页 |
2.4 全矢传递谱 | 第50-51页 |
2.5 转子动平衡方法概述 | 第51-55页 |
2.5.1 振型平衡方法 | 第52-53页 |
2.5.2 影响系数法 | 第53-54页 |
2.5.3 平衡三个方程 | 第54-55页 |
2.6 基于全矢谱技术的失衡故障识别 | 第55-58页 |
2.6.1 常规判别方法 | 第55-56页 |
2.6.2 基于全矢谱的失衡故障判别 | 第56页 |
2.6.3 基于全矢谱技术的不平衡类型识别 | 第56-58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3 失衡转子故障物理机理研究 | 第59-75页 |
3.1 引言 | 第59页 |
3.2 转子系统的各向异性 | 第59-60页 |
3.3 转子系统的非线性 | 第60-61页 |
3.4 动力学模型 | 第61页 |
3.5 线性模型分析 | 第61-68页 |
3.5.1 不平衡响应 | 第61-63页 |
3.5.2 升速特性 | 第63-64页 |
3.5.3 不平衡响应随偏心量变化规律 | 第64-65页 |
3.5.4 不平衡响应的进动分解分析 | 第65-68页 |
3.6 非线性模型分析 | 第68-70页 |
3.6.1.不平衡响应 | 第68-70页 |
3.7 实验研究 | 第70-73页 |
3.7.1 实验准备 | 第70-71页 |
3.7.2 不平衡响应实验 | 第71-73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4 全矢动平衡方法研究 | 第75-89页 |
4.1 引言 | 第75页 |
4.2 双传感器融合平衡方法的提出 | 第75-77页 |
4.3 全矢动平衡方法 | 第77-80页 |
4.3.1 全矢动平衡方法及其特征 | 第77-78页 |
4.3.2 全矢不平衡响应的快速算法 | 第78-79页 |
4.3.3 全矢动平衡实施步骤 | 第79-80页 |
4.4 全矢动平衡精度分析 | 第80-86页 |
4.4.1 单向传感器信号误差分析 | 第81-82页 |
4.4.2 不平衡响应的灵敏度分析 | 第82-86页 |
4.5 实验验证 | 第86-8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5 进动分解平衡方法研究 | 第89-102页 |
5.1 引言 | 第89页 |
5.2 复合故障下转子平衡问题 | 第89-90页 |
5.3 工频轨迹的进动分解 | 第90-91页 |
5.4 进动分解平衡法 | 第91-96页 |
5.4.1 进动分解平衡法 | 第91-92页 |
5.4.2 三种典型不平衡响应的图示和物理含义 | 第92-93页 |
5.4.3 复合故障下的进动分析 | 第93-94页 |
5.4.4 进动分解平衡法的轴系平衡方法 | 第94-96页 |
5.5 模拟平衡实验 | 第96-99页 |
5.6 实验研究 | 第99-10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6 微速差双转子平衡方法研究 | 第102-118页 |
6.1 引言 | 第102页 |
6.2 微速差双转子系统的特点 | 第102-103页 |
6.3 传统的“拍振”信号分离方法 | 第103-104页 |
6.4 频谱校正分离方法 | 第104-113页 |
6.4.1 频谱泄露现象的产生 | 第104-105页 |
6.4.2 频谱校正方法 | 第105-109页 |
6.4.3 频谱校正分离方法 | 第109-111页 |
6.4.4 仿真研究 | 第111-113页 |
6.5 现场平衡步骤 | 第113-114页 |
6.6 现场平衡实例 | 第114-117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7 转子动平衡方法的工程应用 | 第118-145页 |
7.1 现场平衡方法实现概述 | 第118页 |
7.2 便携式全矢动平衡仪开发 | 第118-136页 |
7.2.1 总体组成结构 | 第120-121页 |
7.2.2 传感器的选择 | 第121-122页 |
7.2.3 动平衡仪硬件组成 | 第122-124页 |
7.2.4 用于全矢动平衡的信号采集 | 第124-128页 |
7.2.5 平衡算法设计 | 第128-133页 |
7.2.6 动平衡仪主要功能界面 | 第133-136页 |
7.3 现场动平衡关键环节 | 第136-139页 |
7.3.1 主要概念 | 第136-137页 |
7.3.2 现场动平衡条件 | 第137-138页 |
7.3.3 转子不平衡的振动状态特点 | 第138-139页 |
7.4 现场平衡实例 | 第139-144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44-145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45-148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145-146页 |
8.2 课题的创新点 | 第146页 |
8.3 后续工作展望 | 第146-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58页 |
个人简历 | 第158-15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59-162页 |
致谢 | 第162-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