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第12-13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2.3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 论文的结构 | 第13-14页 |
2 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价基本理论与方法 | 第14-20页 |
2.1 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相关概念 | 第14-16页 |
2.1.1 科技活动及其分类 | 第14页 |
2.1.2 科技项目及其分类 | 第14-16页 |
2.2 地方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的内涵 | 第16-18页 |
2.2.1 绩效 | 第16页 |
2.2.2 地方财政科技项目绩效的概念 | 第16页 |
2.2.3 地方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的概念 | 第16-17页 |
2.2.4 评价角度 | 第17-18页 |
2.3 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相关理论 | 第18-20页 |
2.3.1 发展结果导向理论 | 第18页 |
2.3.2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8页 |
2.3.3 公共选择理论 | 第18-19页 |
2.3.4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9页 |
2.3.5 公共财政理论 | 第19-20页 |
3 国内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 第20-28页 |
3.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0-23页 |
3.1.1 国内财政科技投入影响研究综述 | 第20页 |
3.1.2 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价项目分类方式研究综述 | 第20-21页 |
3.1.3 国内对构建科技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模型和方法的研究 | 第21-22页 |
3.1.4 国内关于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 第22-23页 |
3.2 中央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的发展情况 | 第23页 |
3.3 地方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的发展情况 | 第23-25页 |
3.3.1 广东省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的发展情况 | 第23-24页 |
3.3.2 浙江省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的发展情况 | 第24页 |
3.3.3 山西省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的发展情况 | 第24页 |
3.3.4 云南省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的发展情况 | 第24-25页 |
3.4 我国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的现状 | 第25-26页 |
3.5 我国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3.5.1 法制化进程还未推进 | 第26-27页 |
3.5.2 缺少绩效评价结果公开和共享机制 | 第27页 |
3.5.3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还不完善 | 第27页 |
3.5.4 专业化的绩效评价队伍建设滞后 | 第27-28页 |
4 国外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综述 | 第28-33页 |
4.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28页 |
4.2 国外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的发展情况 | 第28-30页 |
4.3 国外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的做法 | 第30-32页 |
4.3.1 美国的科技项目绩效评价体系 | 第30-31页 |
4.3.2 德国的科技项目绩效评价体系 | 第31页 |
4.3.3 日本的科技项目绩效评价体系 | 第31-32页 |
4.3.4 国际组织的项目评价体系 | 第32页 |
4.4 国外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的经验小结 | 第32-33页 |
4.4.1 完善的绩效评价制度保障 | 第32页 |
4.4.2 评价机构的专业化和独立性 | 第32页 |
4.4.3 严谨的绩效评价规程 | 第32-33页 |
4.4.4 透明公开的绩效评价结果和开放共享机制 | 第33页 |
4.4.5 评价指标设定科学化 | 第33页 |
5 山西省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 第33-43页 |
5.1 山西省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价方法比选 | 第33-35页 |
5.1.1 同行评议法 | 第33-34页 |
5.1.2 德尔菲法 | 第34页 |
5.1.3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34页 |
5.1.4 层次分析法 | 第34页 |
5.1.5 数据包络分析法 | 第34-35页 |
5.2 山西省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35-37页 |
5.2.1 全面性原则 | 第35页 |
5.2.2 分类指导原则 | 第35页 |
5.2.3 可比性原则 | 第35-36页 |
5.2.4 便利性原则 | 第36-37页 |
5.2.5 公开和共享原则 | 第37页 |
5.2.6 无关性原则 | 第37页 |
5.3 山西省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7-43页 |
5.3.1 山西省财政科技计划的分类 | 第37-38页 |
5.3.2 山西省财政科技项目绩效指标体系分类 | 第38页 |
5.3.3 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的说明 | 第38-43页 |
6 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 | 第43-53页 |
6.1 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价指标计算模型 | 第43-47页 |
6.1.1 C~2R模型 | 第44-46页 |
6.1.2 B~2C模型 | 第46-47页 |
6.1.3 评价模型的选择 | 第47页 |
6.2 山西省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 第47-53页 |
6.2.1 山西省平台基地与人才专项的基本情况 | 第48-49页 |
6.2.2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在财政科技项目中的应用 | 第49-53页 |
7 山西省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建议 | 第53-55页 |
7.1 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法制体系的构建 | 第53页 |
7.2 加快专业化(独立)评价机构的建设步伐 | 第53-54页 |
7.3 进一步完善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价体系 | 第54页 |
7.4 建立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使用机制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相关研究情况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