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问题提出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3 研究目标、技术路线、内容和方法 | 第16-19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1.3.2 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3.4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 可能的创新和存在的问题 | 第19-21页 |
第2章 基层税务机关纳税服务概述 | 第21-25页 |
2.1 基层税务机关纳税服务的基本内涵 | 第21页 |
2.2 基层税务机关纳税服务的主要根据 | 第21-25页 |
2.2.1 公共财税理论 | 第21-22页 |
2.2.2 税收遵从理论 | 第22-23页 |
2.2.3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3-25页 |
第3章 基层税务机关纳税服务现状分析——以盐城市国家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为例 | 第25-37页 |
3.1 盐城市基层纳税机关的情况分析 | 第25-26页 |
3.2 基层税务机关的运转机制分析 | 第26-29页 |
3.2.1 基层税务机关工作队伍的建设 | 第27页 |
3.2.2 对税务服务大厅的建设 | 第27-28页 |
3.2.3 社会宣传活动的开展 | 第28-29页 |
3.2.4 纳税服务的开展形式 | 第29页 |
3.2.5 投诉平台的建设 | 第29页 |
3.3 基层税务机关服务活动的问题所在 | 第29-34页 |
3.3.1 纳税服务水平的提高需求 | 第30-31页 |
3.3.2 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存在不足 | 第31-33页 |
3.3.3 社会协作的作用未能有效地发挥 | 第33页 |
3.3.4 服务活动的开展积极性降低 | 第33页 |
3.3.5 纳税评估活动的价值难以得到重视 | 第33-34页 |
3.4 基层税务机关纳税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4-37页 |
3.4.1 税务机关服务意识的不足 | 第34-35页 |
3.4.2 税务人员的工作水平差异化表现 | 第35页 |
3.4.3 纳税服务体制的建立存在漏洞 | 第35页 |
3.4.4 监督考核的体系存在诸多不足 | 第35-37页 |
第4章 国外基层税务机关纳税服务的经验借鉴 | 第37-43页 |
4.1 美国基层税务服务活动的开展现状 | 第37-38页 |
4.1.1 将顾客的导向作为服务活动的开展需求 | 第37页 |
4.1.2 纳税服务社会化 | 第37-38页 |
4.1.3 强化纳税辅导和纳税宣传 | 第38页 |
4.1.4 对多样化纳税服务监督机制的建立 | 第38页 |
4.2 德国基层税务机关纳税服务 | 第38-40页 |
4.2.1 税务服务理念的内容 | 第38-39页 |
4.2.2 对税务法律的追求 | 第39页 |
4.2.3 社会力量对纳税服务的推动 | 第39页 |
4.2.4 信息化技术给纳税人带来的权益保障 | 第39页 |
4.2.5 提高纳税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 | 第39-40页 |
4.3 澳大利亚基层税务机关纳税服务 | 第40-41页 |
4.3.1 注重于政府的引导作用 | 第40页 |
4.3.2 服务体系的社会化追求 | 第40页 |
4.3.3 纳税辅导制度的差异化进行 | 第40-41页 |
4.4 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的总结与借鉴 | 第41-43页 |
4.4.1 对纳税服务意识的培养与发展 | 第41页 |
4.4.2 对纳税服务的法定化进程 | 第41页 |
4.4.3 纳税服务活动的多样化进行 | 第41页 |
4.4.4 提高纳税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 第41-42页 |
4.4.5 为纳税服务的开展质量建立考评制度 | 第42页 |
4.4.6 提高纳税服务的社会化体系 | 第42-43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基层税务机关纳税服务的对策与建议 | 第43-47页 |
5.1 提高税法服务的法律水平 | 第43页 |
5.2 提高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 | 第43-44页 |
5.3 对纳税服务信息化处理 | 第44页 |
5.4 创新纳税服务的开展形式 | 第44-45页 |
5.5 提高纳税服务监督机制的价值所在 | 第45-4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附录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