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论文--高层建筑施工、施工机械与设备论文

关于高层建筑安全管理及风险控制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建筑安全管理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国外建筑安全管理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建筑安全管理的状况第12-13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3-15页
第2章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理论第15-24页
    2.1 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型的安全管理理论第15-20页
        2.1.1 PDCA循环的基本内涵第15页
        2.1.2 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型的安全管理分析第15-20页
    2.2 建筑工程安全风险评价概述第20-21页
    2.3 建筑工程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第21-22页
    2.4 建筑工程风险控制措施第22-24页
        2.4.1 风险控制措施第22-23页
        2.4.2 财务处理措施第23-24页
第3章 构建高层建筑工程安全风险评价体系第24-41页
    3.1 高层建筑安全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辨识第24-25页
    3.2 构建高层建筑工程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第25-26页
        3.2.1 选取建筑工程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的原则第25页
        3.2.2 构建高层建筑工程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第25-26页
    3.3 建立高层建筑工程安全风险评价体系第26-41页
        3.3.1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检查评价第27-28页
        3.3.2 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检查评价第28-30页
        3.3.3 脚手架安全检查评价第30-34页
        3.3.4 基坑支护安全检查评价第34-35页
        3.3.5 “三宝”“四口”安全检查评价第35-36页
        3.3.6 施工用电安全检查评价第36-37页
        3.3.7 外用电梯安全检查评价第37-38页
        3.3.8 塔吊安全检查评价第38-39页
        3.3.9 起重吊装安全检查评价第39-40页
        3.3.10 施工机具安全检查评价第40-41页
第4章 郑州某高层建筑工程实例中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措施第41-73页
    4.1 工程概况第41-44页
        4.1.1 建设概况第41-42页
        4.1.2 设计概况第42-43页
        4.1.3 现场概况第43-44页
            4.1.3.1 现场用水、用电条件第43页
            4.1.3.2 现场地质条件第43页
            4.1.3.3 气象条件第43页
            4.1.3.4 现场其他条件概况第43-44页
    4.2 安全管理目标第44-45页
    4.3 安全管理具体措施第45-63页
        4.3.1 安全管理的保证措施第45-47页
        4.3.2 个人防护措施第47-49页
        4.3.3 洞口及临边防护措施第49-52页
        4.3.4 安全通道第52页
        4.3.5 防护棚第52-53页
        4.3.6 临时用电安全第53-56页
        4.3.7 机械设备安全第56-57页
        4.3.8 高空及交叉作业防护措施第57-58页
        4.3.9 悬空作业防护措施第58页
        4.3.10 外架防护措施第58-59页
        4.3.11 分项工程施工安全技术保证措施第59-63页
    4.4 本文构建的安全风险评价体系在实例中的运用第63-70页
    4.5 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第70-73页
        4.5.1 安全风险的辨识及监控第70页
        4.5.2 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第70-71页
        4.5.3 发生重大安全风险的应急措施第71-73页
第5章 结论和展望第73-75页
    5.1 结论第73-74页
    5.2 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7页
致谢第77-78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轴飞行器自主飞行控制及避障系统研究
下一篇:羊胎盘抗氧化肽的制备及其在抗衰老化妆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