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地方税收税源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导论 | 第8-11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8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有关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0-11页 |
第2章 税源管理理论概述 | 第11-20页 |
·税源的定义 | 第11-12页 |
·税源管理的定义 | 第12-14页 |
·税源管理的重点 | 第14页 |
·税源监测 | 第14页 |
·税源分析 | 第14页 |
·税源管理的分类 | 第14-15页 |
·根据不同税种分类 | 第14-15页 |
·根据纳税人规模分类 | 第15页 |
·税源管理的主要原则 | 第15-16页 |
·从经济到税收的原则 | 第15页 |
·从应征到入库的原则 | 第15页 |
·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则 | 第15-16页 |
·坚持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 第16页 |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 第16页 |
·影响税源的主要因素 | 第16-19页 |
·经济因素 | 第17页 |
·制度因素 | 第17-18页 |
·征纳因素 | 第18-19页 |
·其他因素 | 第19页 |
·税源管理的理论依据 | 第19-20页 |
·纳税遵从理论 | 第19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9-20页 |
第3章 西安地方税源管理的现状及成效 | 第20-25页 |
·税收管理员制度得到确立和完善 | 第22-23页 |
·税源监控初现成效 | 第23页 |
·发票管理得到加强 | 第23页 |
·重点税源管理取得一定的进展 | 第23页 |
·税源分析评估工作开始启动 | 第23-24页 |
·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 第24页 |
·个体和集贸市场税收征管得到进一步规范 | 第24页 |
·干部培训工作挖掘了税源管理的深度和广度 | 第24-25页 |
第4章 西安地方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25-32页 |
·目前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税收法制体系还不能适应时代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 第25页 |
·税源管理作用的正常发挥受到现行财税体制的制约 | 第25页 |
·税源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管理程度较低 | 第25-26页 |
·风险管理意识不足 | 第26-27页 |
·税源管理的外部环境有待改善 | 第27页 |
·西安地方税源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27-32页 |
·经济总量偏小仍是制约地方税收发展的瓶颈 | 第27-28页 |
·现有产业结构布局创税能力不足 | 第28-29页 |
·重点税源分布不尽合理发展后劲不足 | 第29页 |
·全市各经济区域税源发展不均衡 | 第29-30页 |
·涉外企业税收贡献率较低 | 第30页 |
·税源监控管理平台应用缺失 | 第30-31页 |
·全社会综合治税网络尚未形成 | 第31-32页 |
第5章 国外发达国家的主要经验 | 第32-39页 |
·税收法制建设 | 第32-33页 |
·税制不断得以完善 | 第32页 |
·重点税源管理制度较为健全 | 第32-33页 |
·推行统一的身份代码制度 | 第33页 |
·实行源泉扣缴和预付暂缴制度 | 第33页 |
·税源管理的社会支撑 | 第33-35页 |
·税源管理机构设置较为科学 | 第33页 |
·控制现金交易的数量 | 第33-34页 |
·注重涉税公共信息的交换 | 第34页 |
·利用网络科技加强税源管理 | 第34页 |
·加大对涉税犯罪的打击力度 | 第34-35页 |
·税源管理的管理办法 | 第35-38页 |
·建立离境清税制度 | 第35页 |
·纳税评估分析体系健全 | 第35-36页 |
·加强纳税人的税务登记和纳税申报管理 | 第36页 |
·设置专门的纳税人维权服务机构 | 第36-37页 |
·加强税收分析预测工作 | 第37页 |
·普遍注重纳税信用建设 | 第37-38页 |
·对我国税源管理的启示 | 第38-39页 |
第6章 加强西安地方税源管理的对策 | 第39-47页 |
·建立严密的社会化税源管理体系 | 第39-40页 |
·建立科学合理的税源管理制度 | 第40-42页 |
·实现管理方式的多元化和专业化 | 第42-45页 |
·加强税源风险管理 | 第45-46页 |
·优化税源管理外部环境 | 第46-47页 |
第7章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