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引言 | 第11-15页 |
| 一、立案登记制的理论构建 | 第15-27页 |
| (一)立案登记制的制度预期 | 第15-20页 |
| 1.解决“立案难” | 第16-17页 |
| 2.保障当事人诉权 | 第17-18页 |
| 3.法院依法及时的受理案件 | 第18-19页 |
| 4.提高司法公信力 | 第19-20页 |
| (二)关于立案登记制的主要争论 | 第20-23页 |
| (三)立案登记制的理论框架 | 第23-27页 |
| 二、立案登记制的核心——起诉内容的审查 | 第27-35页 |
| (一)原、被告资格的审查 | 第27-30页 |
| 1.原告资格的审查 | 第27-29页 |
| 2.被告资格的审查 | 第29-30页 |
| (二)法院管辖的审查 | 第30-32页 |
| (三)法院主管的审查 | 第32-33页 |
| (四)起诉材料和事实、理由的审查 | 第33-35页 |
| 三、立案登记制的程序设计 | 第35-41页 |
| (一)立案登记的实务做法 | 第35-38页 |
| 1.海安法院的做法 | 第35-36页 |
| 2.北京三中院的做法 | 第36-37页 |
| 3.上海一中院的做法 | 第37页 |
| 4.北京高院的做法 | 第37-38页 |
| (二)立案程序的阶段化设置 | 第38-41页 |
| 结语 | 第4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 致谢 | 第47-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