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前言 | 第9-12页 |
1.1.1 斜拉桥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1.1.2 独塔斜拉桥发展概况 | 第10页 |
1.1.3 斜拉桥常用截面形式 | 第10-12页 |
1.2 剪力滞效应研究 | 第12-14页 |
1.2.1 剪力滞的定义 | 第12-13页 |
1.2.2 国内外剪力滞效应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4-19页 |
1.3.1 依托工程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第二章 剪力滞分析理论 | 第19-37页 |
2.1 能量变分法 | 第19-24页 |
2.1.1 基本假定 | 第20-21页 |
2.1.2 基本微分方程的推导 | 第21-24页 |
2.2 有限段法 | 第24-27页 |
2.2.1 基本假定 | 第24-25页 |
2.2.2 控制微分方程的建立 | 第25-26页 |
2.2.3 轴向荷载作用下双主肋梁剪力滞效应分析的有限元梁段法 | 第26-27页 |
2.3 解析法 | 第27-32页 |
2.3.1 梁板的分解 | 第27-28页 |
2.3.2 板的弹性力学解 | 第28-29页 |
2.3.3 梁肋的Timoshenko解 | 第29-31页 |
2.3.4 板的正应力公式 | 第31-32页 |
2.4 传递矩阵法 | 第32-35页 |
2.4.1 平衡控制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 | 第32-33页 |
2.4.2 平衡控制微分方程的初参数解、场矩阵及点矩阵 | 第33-35页 |
2.5 有限单元法 | 第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江油市涪江五桥有限单元法建模 | 第37-45页 |
3.1 有限单元法介绍 | 第37页 |
3.2 有限元分析软件的选择 | 第37-38页 |
3.3 有限元建模准备 | 第38-42页 |
3.3.1 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38页 |
3.3.2 标准截面 | 第38-39页 |
3.3.3 施工阶段划分 | 第39页 |
3.3.4 结构体系划分及模型简化 | 第39-42页 |
3.4 平面杆系模型的建立 | 第42页 |
3.5 空间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42-4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江油市涪江五桥剪力滞效应分析 | 第45-61页 |
4.1 不同荷载作用下双主肋主梁剪力滞效应研究 | 第45-51页 |
4.1.1 自重作用下剪力滞研究 | 第46-48页 |
4.1.2 索力作用下剪力滞研究 | 第48-50页 |
4.1.3 挂篮作用下剪力滞研究 | 第50-51页 |
4.2 横坡设置对剪力滞效应的影响 | 第51-56页 |
4.2.1 考虑横坡因素的剪力滞效应纵向分析 | 第52-53页 |
4.2.2 考虑横坡因素的剪力滞效应横向分析 | 第53-56页 |
4.3 小纵梁设置对剪力滞效应的影响 | 第56-58页 |
4.4 顶板厚度对剪力滞效应的影响 | 第58-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1-63页 |
5.1 结论 | 第61-62页 |
5.2 展望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页 |
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