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6页 |
1.1 酸奶的发展史及功能性研究 | 第9-13页 |
1.1.1 酸奶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 第10-11页 |
1.1.2 功能性果料酸奶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 胆固醇的生理机能及防治高胆固醇策略 | 第13-15页 |
1.2.1 胆固醇的生理功能 | 第13页 |
1.2.2 高胆固醇的危害 | 第13-14页 |
1.2.3 防治高胆固醇血症的方法 | 第14-15页 |
1.2.4 功能性食品降胆固醇的研究 | 第15页 |
1.3 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燕麦芦荟酸奶制作的材料和方法 | 第16-21页 |
2.1 材料 | 第16页 |
2.2 主要设备和试剂 | 第16页 |
2.3 方法 | 第16-19页 |
2.3.1 燕麦芦荟酸奶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 第16-17页 |
2.3.2 原料奶要求 | 第17页 |
2.3.3 配料要求 | 第17页 |
2.3.4 鲜奶原料的高压均质处理 | 第17-18页 |
2.3.5 鲜奶原料的杀菌 | 第18页 |
2.3.6 冷却处理 | 第18页 |
2.3.7 接种处理 | 第18页 |
2.3.8 发酵处理 | 第18页 |
2.3.9 半成品的破乳处理 | 第18页 |
2.3.10 产品储存包装及冷藏入库 | 第18-19页 |
2.4 燕麦芦荟酸奶成品的品质检测 | 第19-21页 |
2.4.1 燕麦芦荟酸奶发酵酸度的测定 | 第19页 |
2.4.2 燕麦芦荟酸奶的评定办法 | 第19页 |
2.4.3 燕麦芦荟酸奶乳清析出量的测定 | 第19页 |
2.4.4 燕麦芦荟酸奶稠度、粘度、坚实度的测定 | 第19页 |
2.4.5 大肠杆菌的计数 | 第19-20页 |
2.4.6 乳酸杆菌计数 | 第20页 |
2.4.7 双歧杆菌计数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燕麦芦荟酸奶的工艺优化 | 第21-28页 |
3.1 单一因素试验 | 第21-25页 |
3.1.1 接种量对燕麦芦荟酸奶品质的影响 | 第21页 |
3.1.2 白砂糖添加量对燕麦芦荟酸奶品质的影响 | 第21-22页 |
3.1.3 果料添加量对燕麦芦荟酸奶品质的影响 | 第22-23页 |
3.1.4 稳定剂添加量对燕麦芦荟酸奶品质的影响 | 第23页 |
3.1.5 发酵时间对燕麦芦荟酸奶品质的影响 | 第23-24页 |
3.1.6 发酵温度对燕麦芦荟酸奶品质的影响 | 第24页 |
3.1.7 工艺对燕麦芦荟酸奶品质的影响 | 第24-25页 |
3.2 七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5-28页 |
第四章 燕麦芦荟果料酸奶对高脂模型大鼠的降胆固醇作用 | 第28-41页 |
4.1 引言 | 第28页 |
4.2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4.3 试验方法 | 第28-30页 |
4.3.1 大鼠的分组饲养及建模 | 第28-29页 |
4.3.2 各组大鼠血液采集与检测 | 第29页 |
4.3.3 各组大鼠粪便采集及其中各菌数测定 | 第29页 |
4.3.4 各组大鼠粪便中水分的测定 | 第29-30页 |
4.3.5 各组大鼠粪便中胆固醇和胆汁酸测定 | 第30页 |
4.3.6 各试验大鼠的处死 | 第30页 |
4.3.7 各试验组大鼠肝脏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测定 | 第30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30-40页 |
4.4.1 各试验组大鼠体重增加量、进食量和食物利用率 | 第30-31页 |
4.4.2 各试验组大鼠脏器指标 | 第31-32页 |
4.4.3 各试验组大鼠血脂指数检测结果 | 第32-35页 |
4.4.4 各试验组大鼠粪便中水分测定的结果 | 第35页 |
4.4.5 各试验组大鼠粪便中各菌活菌数的变化 | 第35-37页 |
4.4.6 各试验组大鼠粪便中TC和TBA含量 | 第37-39页 |
4.4.7 各试验组大鼠肝脏组织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测定 | 第39-4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结论及讨论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