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kV GIS变电站雷电过电压计算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输电线路绕击 | 第12-13页 |
1.2.2 输电线路反击 | 第13-15页 |
1.2.3 仿真程序 | 第15-16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防雷保护理论及仿真计算模型 | 第17-35页 |
2.1 雷电侵入变电站的方式 | 第17-18页 |
2.2 变电站雷击位置 | 第18页 |
2.3 入侵雷电波的模型 | 第18-20页 |
2.4 输电线路的模型选择 | 第20-22页 |
2.4.1 进线段模型的搭建 | 第20-21页 |
2.4.2 其它线路模型的选择 | 第21页 |
2.4.3 设置线路参数 | 第21-22页 |
2.5 杆塔模型的建立 | 第22-25页 |
2.5.1 集中电感模型 | 第22-23页 |
2.5.2 单一波阻抗模型 | 第23页 |
2.5.3 多波阻抗模型的建立 | 第23-25页 |
2.6 避雷器模型的建立 | 第25-26页 |
2.7 变电站内部电气装置模型的建立 | 第26-28页 |
2.7.1 GIS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26-27页 |
2.7.2 电气装置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27页 |
2.7.3 雷电冲击耐受水平 | 第27-28页 |
2.8 绝缘子闪络模型的建立 | 第28-33页 |
2.8.1 绝缘子串的伏秒特性曲线 | 第28页 |
2.8.2 绝缘子闪络的判断方法 | 第28-29页 |
2.8.3 绝缘子串上的过电压分析 | 第29-30页 |
2.8.4 TACTS仿真绝缘子闪络现象 | 第30-33页 |
2.9 程序设计 | 第33页 |
2.9.1 步长选择 | 第33页 |
2.9.2 时间设置 | 第33页 |
2.10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500kV GIS变电站防雷保护仿真分析 | 第35-46页 |
3.1 变电站的运行方式 | 第35-38页 |
3.2 雷击位置对变电站产生过电压大小的作用 | 第38-39页 |
3.3 杆塔冲击接地电阻对于雷击过电压的作用 | 第39-40页 |
3.4 工频过电压对于绝缘子闪络时刻的作用 | 第40-43页 |
3.5 避雷器和主变压器的电气距离的作用 | 第43页 |
3.6 绕击作用 | 第43-4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500kV GIS变电站防雷保护方案 | 第46-50页 |
4.1 防雷安装方式 | 第46-49页 |
4.2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