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新型民事纠纷在立案登记制下的现状 | 第10-17页 |
1.1 新型民事纠纷的概念 | 第10-12页 |
1.1.1 理论观点及评析 | 第10-11页 |
1.1.2 本文观点 | 第11-12页 |
1.2 立案登记制的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1.2.1 立案登记制的法律规定 | 第12-13页 |
1.2.2 立案登记制与立案审查制的区别 | 第13-14页 |
1.3 新型民事纠纷在立案登记制下的困境 | 第14-17页 |
1.3.1 立法目的与当事人理解之间存在冲突 | 第14-15页 |
1.3.2 对部分新型民事纠纷的诉权保护不利 | 第15-16页 |
1.3.3 对新型民事纠纷的立案缺少限制易引发滥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引入新型民事纠纷诉的利益判断标准的必要性 | 第17-20页 |
2.1 诉的利益定义 | 第17页 |
2.2 引入新型民事纠纷诉的利益判断标准的必要性 | 第17-20页 |
2.2.1 成文法律规定具有滞后性 | 第17-18页 |
2.2.2 维护新型民事权纠纷当事人的诉权 | 第18-19页 |
2.2.3 控制新型民事纠纷引发的滥诉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国内外关于诉的利益判断标准立法与理论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3.1 我国关于诉的利益判断标准立法与理论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3.1.1 我国关于诉的利益判断标准立法现状 | 第20页 |
3.1.2 我国关于诉的利益判断标准理论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3.2 域外对诉的利益判断标准立法与理论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3.2.1 域外对诉的利益判断标准立法现状 | 第21-22页 |
3.2.2 域外对诉的利益判断标准理论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3.3 对国内外立法与理论研究现状的评析和借鉴 | 第23-24页 |
3.3.1 国内外立法与理论研究现状的评析 | 第23页 |
3.3.2 对我国新型民事纠纷诉的利益判断标准的启示和借鉴 | 第23-24页 |
第四章 构建新型民事纠纷诉的利益判断标准 | 第24-30页 |
4.1 明确排除不具有诉的利益情形 | 第24-25页 |
4.2 新型民事纠纷诉的利益判断标准 | 第25-28页 |
4.2.1 符合宪法保护国民应有的权利 | 第25-26页 |
4.2.2 符合民法的基本原则 | 第26页 |
4.2.3 诉讼当事人的权利确实受到侵害 | 第26-27页 |
4.2.4 纠纷本身确有必要通过诉讼解决 | 第27-28页 |
4.3 法官对新型民事纠纷诉的利益判断步骤 | 第28-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致谢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