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1 被害人承诺的概述 | 第10-15页 |
1.1 被害人承诺的基本概念 | 第10页 |
1.2 被害人承诺的法律效果 | 第10-11页 |
1.3 中国法律体系下的选择:被害人承诺与被害人同意 | 第11-13页 |
1.4 与被害人和解间的关系 | 第13-15页 |
2 被害人承诺排除犯罪性的正当性根据 | 第15-21页 |
2.1 哲学基础:自主决定权与有限家长间的二元互动 | 第15-17页 |
2.2 法理基础 | 第17-18页 |
2.3 刑法的谦抑性 | 第18-19页 |
2.4 中国特有的社会基础 | 第19-21页 |
3 中国刑法被害人承诺法制模式探究 | 第21-26页 |
3.1 被害人承诺的域外比较 | 第21-22页 |
3.1.1 大陆法系国家 | 第21页 |
3.1.2 英美法系 | 第21-22页 |
3.1.3 小结 | 第22页 |
3.2 被害人承诺在我国犯罪构成中的地位 | 第22-24页 |
3.3 被害人承诺在我国刑法典中地位的确立 | 第24-26页 |
4 被害人承诺构成的基本条件 | 第26-37页 |
4.1 被害人的主体条件 | 第26-28页 |
4.1.1 主体能力 | 第26-27页 |
4.1.2 代理承诺的效力 | 第27-28页 |
4.2 时间构成条件 | 第28-29页 |
4.3 承诺的对象 | 第29-31页 |
4.3.1 生命权的承诺 | 第29-30页 |
4.3.2 身体权的承诺 | 第30-31页 |
4.4 承诺的方式 | 第31-32页 |
4.5 不完整的承诺 | 第32-37页 |
4.5.1 基于外力胁迫的承诺 | 第33-34页 |
4.5.2 基于认识错误的承诺 | 第34-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