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0. 前言 | 第14-16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6-28页 |
1.1 海洋沉积物中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意义 | 第16-17页 |
1.2 海洋沉积物中还原无机硫的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2.1 海洋沉积物中的酸可挥发性硫 | 第17-19页 |
1.2.2 海洋沉积物中的黄铁矿硫 | 第19-21页 |
1.2.3 海洋沉积物中的元素硫 | 第21页 |
1.3 沉积物中硫酸盐还原速率的研究 | 第21-22页 |
1.4 黄东海沉积物中硫化物的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1.5 国内对其它沉积环境中硫化物的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1.6.1 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2. 研究区域概况、采样和分析方法 | 第28-44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8-35页 |
2.1.1 黄海概况 | 第28-31页 |
2.1.2 东海概况 | 第31-34页 |
2.1.3 桑沟湾概况 | 第34-35页 |
2.2 采样与分析方法 | 第35-43页 |
2.2.1 样品采集 | 第35-38页 |
2.2.2 分析方法 | 第38-43页 |
2.3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3-44页 |
3. 黄海沉积物中还原无机硫的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44-68页 |
3.1 结果 | 第44-56页 |
3.1.1 有机质、TOC含量及其垂直分布 | 第44页 |
3.1.2 黄海沉积物孔隙水中的硫酸盐 | 第44-46页 |
3.1.3 黄海沉积物的硫酸盐还原速率 | 第46-52页 |
3.1.4 黄海沉积物中的活性铁含量 | 第52-53页 |
3.1.5 黄海沉积物中还原无机硫的垂直分布 | 第53-56页 |
3.2 讨论 | 第56-67页 |
3.2.1 影响硫化物分布的因素 | 第56-62页 |
3.2.2 硫酸盐还原及其对有机质矿化的贡献 | 第62-65页 |
3.2.3 孔隙水硫酸盐的扩散通量 | 第65页 |
3.2.4 AVS/pyrite-S比值的意义 | 第65-67页 |
3.3 小结 | 第67-68页 |
4. 东海沉积物中还原无机硫的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68-92页 |
4.1 结果 | 第68-81页 |
4.1.1 有机质、TOC含量及其垂直分布 | 第68-70页 |
4.1.2 东海沉积物孔隙水中的硫酸盐 | 第70页 |
4.1.3 东海沉积物的硫酸盐还原速率 | 第70-76页 |
4.1.4 东海沉积物中的活性铁含量 | 第76-77页 |
4.1.5 东海沉积物中还原无机硫的垂直分布 | 第77-81页 |
4.2 讨论 | 第81-91页 |
4.2.1 影响硫化物分布的因素 | 第81-87页 |
4.2.2 硫酸盐还原及其对有机质矿化的贡献 | 第87-88页 |
4.2.3 孔隙水硫酸盐的扩散通量 | 第88-89页 |
4.2.4 AVS/pyrite-S比值的意义 | 第89-91页 |
4.3 小结 | 第91-92页 |
5. 桑沟湾养殖区沉积物中还原无机硫的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92-114页 |
5.1 引言 | 第92-93页 |
5.2 结果 | 第93-101页 |
5.2.1 近底层水的理化参数 | 第93-94页 |
5.2.2 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及有机碳含量 | 第94-97页 |
5.2.3 孔隙水中的硫酸盐 | 第97页 |
5.2.4 沉积物中活性铁的分布 | 第97-99页 |
5.2.5 沉积物中硫化物的分布 | 第99-101页 |
5.3 讨论 | 第101-112页 |
5.3.1 影响硫化物分布的因素 | 第101-108页 |
5.3.2 养殖活动对硫化物的积累以及底栖环境的影响 | 第108-112页 |
5.4 小结 | 第112-114页 |
6. 论文的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 第114-117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114-115页 |
6.2 研究特色与创新 | 第115-116页 |
6.3 存在问题与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35页 |
致谢 | 第135-136页 |
个人简历 | 第136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