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0-11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7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4页 |
1.2.1 移动图书馆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1.2.2 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1.3 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24-28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3.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5-28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8-38页 |
2.1 移动图书馆服务相关概念界定 | 第28-31页 |
2.1.1 移动图书馆 | 第28-29页 |
2.1.2 移动图书馆服务 | 第29-31页 |
2.2 服务质量 | 第31-33页 |
2.2.1 服务质量定义 | 第31页 |
2.2.2 服务质量特性 | 第31-32页 |
2.2.3 服务质量要素 | 第32-33页 |
2.2.4 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 | 第33页 |
2.3 网络分析法 | 第33-36页 |
2.3.1 优势度原理 | 第34-35页 |
2.3.2 超矩阵和加权超矩阵的建立 | 第35页 |
2.3.3 局部权重向量 | 第35-36页 |
2.4 模糊综合评判法 | 第36-38页 |
2.4.1 确定因素集和评判集 | 第36页 |
2.4.2 构造隶属度矩阵 | 第36-37页 |
2.4.3 实施模糊变换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基于ANP的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构建 | 第38-52页 |
3.1 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ANP模型 | 第38-44页 |
3.1.1“环境质量”维度内涵及结构 | 第38-40页 |
3.1.2“信息质量”维度内涵及结构 | 第40-41页 |
3.1.3“交互质量”维度内涵及结构 | 第41-42页 |
3.1.4“结果质量”维度内涵及结构 | 第42-44页 |
3.2 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权重的确立 | 第44-50页 |
3.2.1 控制层指标权重 | 第44-46页 |
3.2.2 网络层指标权重 | 第46-47页 |
3.2.3 超矩阵、加权超矩阵、极限矩阵计算 | 第47-50页 |
3.3 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指标权重分布合理度分析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基于ANP-Fuzzy模型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实证研究 | 第52-64页 |
4.1 实证研究——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移动图书馆服务为例 | 第52-59页 |
4.1.1 数据收集以及有效问卷的判定 | 第52-53页 |
4.1.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3-54页 |
4.1.3 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54-57页 |
4.1.4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4.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建议 | 第59-64页 |
4.2.1“环境质量”维度 | 第59页 |
4.2.2“信息质量”维度 | 第59-60页 |
4.2.3“交互质量”维度 | 第60-61页 |
4.2.4“结果质量”维度 | 第61-62页 |
4.2.5 提升整体服务质量 | 第62-64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总结 | 第64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4-66页 |
附录A | 第66-70页 |
附录B | 第70-74页 |
附录C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作者简介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