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陪审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部分 刑事诉讼陪审制度概述 | 第9-21页 |
一、刑事诉讼陪审制度的含义 | 第9-10页 |
(一) 陪审的含义 | 第9页 |
(二) 刑事诉讼陪审制度的含义 | 第9-10页 |
二、刑事诉讼陪审制度的历史考察 | 第10-19页 |
(一) 外国刑事诉讼陪审制度的历史演变 | 第10-15页 |
(二) 中国刑事诉讼陪审制度的历史演变 | 第15-19页 |
三、刑事诉讼陪审制度在我国的"存"与"废" | 第19-21页 |
第二部分 刑事诉讼陪审制度的比较研究 | 第21-38页 |
一、国外主要国家刑事诉讼陪审制度的现状 | 第21-36页 |
(一) 英国的刑事诉讼陪审制度 | 第21-23页 |
(二) 美国的刑事诉讼陪审制度 | 第23-26页 |
(三) 法国的刑事诉讼陪审制度 | 第26-28页 |
(四) 德国的刑事诉讼陪审制度 | 第28-30页 |
(五) 俄罗斯的刑事诉讼陪审制度 | 第30-34页 |
(六) 日本的刑事诉讼陪审制度 | 第34-36页 |
二、国外主要国家刑事诉讼陪审制度的比较 | 第36-38页 |
(一) 刑事诉讼陪审制的适用范围 | 第36页 |
(二) 陪审员的任职资格 | 第36-37页 |
(三) 陪审员的选任 | 第37页 |
(四) 陪审法庭的组成 | 第37页 |
(五) 陪审法庭的审判 | 第37页 |
(六) 陪审员的权利、义务 | 第37-38页 |
第三部分 我国刑事诉讼陪审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38-45页 |
一、我国刑事诉讼陪审制度的现状 | 第38-39页 |
二、评析我国刑事诉讼陪审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9-45页 |
(一) 人民陪审员的职责定位不合理 | 第39-40页 |
(二) 人民陪审员趋于精英化、固定化 | 第40-41页 |
(三) 法院在刑事陪审制中的权力偏大 | 第41-42页 |
(四) 人民陪审员在合议庭评议中的作用有限 | 第42-43页 |
(五) 人民陪审员的权利、义务不明确 | 第43-44页 |
(六) 刑事诉讼陪审制度的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 | 第44-45页 |
第四部分 我国刑事诉讼陪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 第45-56页 |
一、我国刑事诉讼陪审制度的模式选择 | 第45-46页 |
(一) 刑事诉讼陪审制度的立法模式选择 | 第45页 |
(二) 刑事诉讼陪审制度的司法模式选择 | 第45-46页 |
二、改革与完善我国刑事诉讼陪审制度的具体建议 | 第46-53页 |
(一) 刑事诉讼陪审制度的适用范围 | 第46-47页 |
(二) 人民陪审员的任职资格 | 第47-48页 |
(三) 合议庭的组成 | 第48-50页 |
(四) 合议庭的审判程序 | 第50-52页 |
(五) 人民陪审员的管理及权利、义务 | 第52-53页 |
三、完善我国刑事诉讼陪审制度的相关配套措施 | 第53-56页 |
(一) 增强陪审观念和陪审素质 | 第53-54页 |
(二) 完善刑事庭审方式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注释 | 第57-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