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1.1 稻瘟菌概述 | 第10-12页 |
1.1.1 稻瘟病和稻瘟菌 | 第10页 |
1.1.2 稻瘟菌的致病性和生理小种 | 第10-11页 |
1.1.3 稻瘟菌侵染循环 | 第11-12页 |
1.1.4 稻瘟病的防治 | 第12页 |
1.2 稻瘟病菌的基因功能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2.1 T-DNA标签法 | 第12页 |
1.2.2 基因敲除法 | 第12-13页 |
1.2.3 RNA干扰法 | 第13页 |
1.2.4 基因超表达法 | 第13页 |
1.3 锌指蛋白概述 | 第13-16页 |
1.3.1 锌指蛋白 | 第13-14页 |
1.3.2 锌指蛋白的分类 | 第14页 |
1.3.3 锌指蛋白的功能 | 第14-16页 |
1.4 线粒体概述 | 第16-17页 |
1.4.1 线粒体 | 第16页 |
1.4.2 线粒体ATP依赖型Lon蛋白酶的功能研究 | 第16-17页 |
1.4.3 线粒体参与病原菌致病过程 | 第17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7-19页 |
第2章 研究内容 | 第19-58页 |
2.1 材料 | 第19-25页 |
2.1.1 供试菌株 | 第19页 |
2.1.2 试验仪器 | 第19页 |
2.1.3 试验试剂 | 第19-20页 |
2.1.4 试验用培养基 | 第20-23页 |
2.1.5 主要试剂 | 第23-25页 |
2.2 方法 | 第25-41页 |
2.2.1 目的基因的获取 | 第25页 |
2.2.2 稻瘟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5-26页 |
2.2.3 稻瘟菌总RNA的提取和cDNA的获得 | 第26-27页 |
2.2.4 细菌质粒的提取 | 第27-28页 |
2.2.5 分子生物学试验 | 第28-30页 |
2.2.6 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 | 第30-32页 |
2.2.7 稻瘟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转化 | 第32-33页 |
2.2.8 敲除载体与互补载体的构建 | 第33-36页 |
2.2.9 稻瘟菌的遗传转化(土壤农杆菌介导法) | 第36-37页 |
2.2.10 稻瘟菌的原生质体遗传转化 | 第37-38页 |
2.2.11 稻瘟病菌突变体的检测与确认 | 第38-39页 |
2.2.12 敲除突变体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 第39-41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41-58页 |
2.3.1 ZFC3和ZFC2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1-44页 |
2.3.2 ZFC3和ZFC2基因的敲除 | 第44-46页 |
2.3.3 亚细胞定位突变体的验证 | 第46-47页 |
2.3.4 敲除突变体的生物学性状分析 | 第47-58页 |
第3章 讨论与结论 | 第58-60页 |
3.1 全文结论 | 第58页 |
3.2 全文讨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附录 | 第66-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