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4 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4.1 同辈群体的概述 | 第12-16页 |
1.4.2 同辈群体的基本影响 | 第16-17页 |
1.4.3 同辈群体的相关理论 | 第17-18页 |
1.4.4 同辈群体的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2章 小学生同辈群体对德育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19-36页 |
2.1 小学生同辈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 | 第19-27页 |
2.1.1 小学生同辈群体 | 第19-23页 |
2.1.2 小学生正式群体 | 第23-25页 |
2.1.3 小学生同辈群体与正式群体在德育中的区别与联系 | 第25-27页 |
2.2 小学生同辈群体对德育的影响 | 第27-32页 |
2.2.1. 小学生同辈群体的积极影响 | 第27-30页 |
2.2.2. 小学生同辈群体的消极影响 | 第30-32页 |
2.3 小学生同辈群体在德育中的作用机理 | 第32-36页 |
2.3.1 小学生同辈群体的群体规范 | 第32-33页 |
2.3.2 小学生同辈群体亚文化 | 第33-34页 |
2.3.3 小学生同辈群体中的核心人物 | 第34-36页 |
第3章 小学生同辈群体德育影响的现实调查分析 | 第36-44页 |
3.1 小学生同辈群体积极影响的现实状况 | 第36-39页 |
3.2 小学生同辈群体消极影响的现实状况 | 第39-41页 |
3.3 小学生同辈群体在德育中产生影响的原因 | 第41-44页 |
第4章 倡导小学生同辈群体正能量,提高德育实效性分析 | 第44-55页 |
4.1 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促进小学生同辈群体的积极发展 | 第44-49页 |
4.2 加强家长的引导教育,使小学生理性选择同辈群体类型 | 第49-50页 |
4.3 构建良好社会环境,使小学生同辈群体健康发展 | 第50-52页 |
4.4 正确处理小学生同辈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形成德育合力 | 第52-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A 同辈群体对小学生影响的问卷调查设计 | 第59-61页 |
附录B 问卷的相关统计数据 | 第61-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