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恋爱、家庭、婚姻论文

我国农村大龄“剩男”现象成因与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8页
引言第12-17页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三) 研究方法第15-16页
    (四)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16-17页
一、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是研究农村剩男现象的理论指导第17-23页
    (一) 两种生产理论第17-18页
    (二) 人口增长理论第18-19页
    (三) 人口质量理论第19-20页
    (四) 人口流动理论第20-21页
    (五) 相对过剩人口理论第21-23页
二、农村剩男现象及社会影响第23-34页
    (一) 农村剩男现象概述第23-26页
        1.农村剩男的定义及类型第23-24页
        2.农村剩男现象的表征第24-26页
    (二) 农村剩男存在的社会影响第26-34页
        1.农村剩男大量存在导致低龄人群早婚问题第26-28页
        2.农村剩男长期存在导致农村社会伦理失序第28-29页
        3.农村剩男大量出现影响农村人口繁衍第29-30页
        4.农村剩男问题使农村养老问题更加突出第30-31页
        5.农村剩男存在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第31-34页
三、农村剩男现象形成原因第34-42页
    (一) 社会总体性别比例失衡使农村男性寻妻难第34-35页
        1.传统思想重男轻女观念导致农村男多女少第34页
        2.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女性资源大量流失第34-35页
    (二) 农村彩礼现象严重使男性结婚难第35-37页
        1.天价彩礼第36页
        2.房价过高第36-37页
    (三) 农村社会生产力低、城乡差距过大使农村男性竞争难第37-38页
        1.择偶梯度堤第37-38页
        2.农村男性务工成为边缘人第38页
    (四) 婚恋途径受限使农村男性交友难第38-40页
        1.接触女性少第39页
        2.错过留守女性第39-40页
    (五) 农村剩男群体素质低导致择偶难第40-42页
        1.文化水平低第40页
        2.自身缺陷第40-42页
四、解决农村剩男问题的对策第42-50页
    (一) 改变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生育观第42-43页
        1.加强思想宣传教育,树立新生育观第42页
        2.完善立法,严打“两非”第42-43页
    (二) 倡导积极健康的结婚消费观念第43-45页
        1.树立积极健康的结婚消费观第43-44页
        2.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第44-45页
    (三)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第45-46页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第45-46页
        2.改革户籍制度,转变城乡身份第46页
    (四) 拓展农村通婚圈第46-48页
        1.转变传统婚恋模式,拓宽通婚途径第46-47页
        2.打破通婚圈限制,延展通婚范围第47-48页
    (五) 提高剩男群体自身素质第48-50页
        1.贯彻落实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切实提高农民自身素质第48-49页
        2.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第49-50页
结论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附录第54-56页
后记第56-5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农村女性劳模研究--以吕玉兰为例
下一篇:社会转型期女性伦理失范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