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3.3 对现有研究的简要述评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3 基本思路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农村基层治理一般分析 | 第16-29页 |
2.1 农村治理的概念、内容与特征 | 第16-21页 |
2.1.1 治理与农村治理 | 第16-18页 |
2.1.2 农村基层治理的内容 | 第18-20页 |
2.1.3 农村基层治理特征 | 第20-21页 |
2.2 农村基层治理主体 | 第21-24页 |
2.2.1 乡镇政府 | 第21页 |
2.2.2 自治主体 | 第21-22页 |
2.2.3 社会主体 | 第22-23页 |
2.2.4 经济主体 | 第23-24页 |
2.3 农村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 | 第24-29页 |
2.3.1 乡政村治模式 | 第24-26页 |
2.3.2 农村基层治理机制 | 第26-27页 |
2.3.3 农村基层治理方式方法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农村基层治理的实证分析 | 第29-41页 |
3.1 兴业县S镇概况 | 第29-30页 |
3.1.1 地理区位 | 第29页 |
3.1.2 经济社会基本情况 | 第29-30页 |
3.1.3 兴业县S镇的中心工作 | 第30页 |
3.2 兴业县S镇贫困治理现状 | 第30-37页 |
3.2.1 兴业县S镇贫困人口的基本状况 | 第30页 |
3.2.2 兴业县S镇精准扶贫主要做法 | 第30-35页 |
3.2.2.1 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机制 | 第31-32页 |
3.2.2.2 基础设施扶贫工作机制 | 第32页 |
3.2.2.3 产业扶贫工作机制 | 第32-33页 |
3.2.2.4 社会参与工作机制 | 第33-34页 |
3.2.2.5 金融扶贫工作机制 | 第34-35页 |
3.2.2.6 教育扶贫工作机制 | 第35页 |
3.2.3 兴业县S镇贫困治理成效 | 第35-37页 |
3.2.3.1 互动合作理念基本确立 | 第36页 |
3.2.3.2 多元主体参与模式初步形成 | 第36页 |
3.2.3.3 运动式治理方式卓有成效 | 第36-37页 |
3.2.3.4 科学规范的扶持治理机制初步建立 | 第37页 |
3.3 兴业县S镇贫困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37-41页 |
3.3.1 基层干群法治意识理念薄弱 | 第37-38页 |
3.3.2 治理主体能力欠缺且主动性差 | 第38-39页 |
3.3.3 常规式治理方式未形成 | 第39页 |
3.3.4 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行政化和工具化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发达国家与地区农村基层治理的经验 | 第41-46页 |
4.1 发达国家和地区农村基层治理的经验 | 第41-42页 |
4.1.1 美国 | 第41页 |
4.1.2 英国 | 第41页 |
4.1.3 法国 | 第41-42页 |
4.1.4 德国 | 第42页 |
4.1.5 日本 | 第42页 |
4.1.6 台湾 | 第42页 |
4.2 发达国家和地区农村基层治理的特征 | 第42-43页 |
4.2.1 乡村政府法人化 | 第42-43页 |
4.2.2 基层治理民主化 | 第43页 |
4.2.3 城乡发展均衡化 | 第43页 |
4.3 发达国家和地区农村基层治理的启示 | 第43-46页 |
4.3.1 统乡一治 | 第43-44页 |
4.3.2 基层自治 | 第44页 |
4.3.3 基层治理法治化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农村基层治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 第46-53页 |
5.1 理念创新 | 第46-47页 |
5.1.1 增强以人为本的理念 | 第46页 |
5.1.2 树立服务为先的理念 | 第46-47页 |
5.1.3 强化依法治理的理念 | 第47页 |
5.2 主体创新 | 第47-48页 |
5.2.1 治理重心下移,突出基层党组织的主导作用 | 第47页 |
5.2.2 充分激发基层社会组织活力 | 第47-48页 |
5.2.3 发挥基层干部作用,积极探索村民自治途径 | 第48页 |
5.3 方式创新 | 第48-49页 |
5.3.1 抓好制度执行落实,促进基层自治 | 第48-49页 |
5.3.2 强化基层法治创建,提高法治水平 | 第49页 |
5.3.3 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强化组织队伍保障 | 第49页 |
5.4 机制创新 | 第49-53页 |
5.4.1 乡镇统筹网格化管理,推进公共服务精细化 | 第50页 |
5.4.2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高村民群众参与治理热情 | 第50-51页 |
5.4.3 村级设立村务商议团,完善议事协商平台 | 第51页 |
5.4.4 政府引进购买公共服务,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