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真丝的燃烧和阻燃 | 第12-13页 |
1.3 真丝用新型阻燃整理方法 | 第13-17页 |
1.3.1 接枝共聚改性法 | 第14页 |
1.3.2 静电层层自组装法 | 第14-15页 |
1.3.3 溶胶凝胶法 | 第15-17页 |
1.4 硼、硅系阻燃剂在纺织领域内的发展优势 | 第17-19页 |
1.4.1 硼系阻燃剂 | 第17-18页 |
1.4.2 硅系阻燃剂 | 第18-19页 |
1.5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工作 | 第19-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7页 |
第二章 硼酸盐掺杂硅溶胶对真丝织物的阻燃整理 | 第27-45页 |
2.1 前言 | 第27-2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8-31页 |
2.2.1 材料与药品 | 第28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29页 |
2.2.4 测试方法 | 第29-3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1-43页 |
2.3.1 不同种类硼酸盐掺杂的工艺探究 | 第31-35页 |
2.3.2 掺杂硅溶胶的粒径 | 第35-36页 |
2.3.3 整理真丝织物的表面形貌和阻燃耐久性 | 第36-39页 |
2.3.4 整理前后真丝织物的燃烧性能表征 | 第39-43页 |
2.3.5 整理前后真丝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 | 第4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第三章 硅硼杂化溶胶体系对真丝织物的阻燃整理 | 第45-71页 |
3.1 前言 | 第45-4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6-50页 |
3.2.1 材料与药品 | 第46-47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7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3.2.4 测试方法 | 第48-5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0-68页 |
3.3.1 溶胶制备与BTCA整理工艺探究 | 第50-56页 |
3.3.2 硅硼杂化溶胶及其整理真丝织物的结构表征 | 第56-63页 |
3.3.3 整理前后真丝织物的燃烧性能评价 | 第63-67页 |
3.3.4 整理前后真丝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 | 第67-6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第四章 真丝织物的三元溶胶体系阻燃整理 | 第71-91页 |
4.1 前言 | 第7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1-74页 |
4.2.1 材料与药品 | 第71-72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72页 |
4.2.3 实验方法 | 第72-73页 |
4.2.4 测试方法 | 第73-7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4-89页 |
4.3.1 不同掺杂物对整理真丝LOI的影响 | 第74-75页 |
4.3.2 不同浓度尿素对整理真丝LOI的影响 | 第75-76页 |
4.3.3 硅硼氮三元和硅硼二元溶胶体系的红外表征 | 第76-77页 |
4.3.4 不同浓度BTCA预处理对水洗前后整理真丝LOI的影响 | 第77-78页 |
4.3.5 不同浓度SHP预处理对水洗前后整理真丝LOI的影响 | 第78-79页 |
4.3.6 真丝织物的红外表征 | 第79-81页 |
4.3.7 真丝织物的阻燃及耐久性评价 | 第81-82页 |
4.3.8 水洗前后真丝织物的表面形貌 | 第82-84页 |
4.3.9 整理真丝织物的燃烧性能 | 第84-89页 |
4.3.10 整理真丝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 | 第8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5.1 结论 | 第91-92页 |
5.2 展望 | 第92-93页 |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