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其他论文--生活论文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政策的可接受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导论第12-23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2-15页
        1.1.1 选题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5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5-20页
        1.2.1 国内文献综述第15-17页
        1.2.2 国外文献综述第17-19页
        1.2.3 文献综述评价第19-20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0-21页
        1.3.1 研究内容第20页
        1.3.2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第21页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第21-23页
第2章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政策可接受性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第23-32页
    2.1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政策可接受性的基本概念第23-25页
        2.1.1 城市生活垃圾第23页
        2.1.2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第23-24页
        2.1.3 政策执行第24页
        2.1.4 可接受性第24-25页
        2.1.5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政策的可接受性第25页
    2.2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政策可接受性的相关理论第25-30页
        2.2.1 政策执行可接受性的一般函数关系理论第25-28页
        2.2.2 公共政策执行理论第28-29页
        2.2.3 政策工具理论第29-30页
        2.2.4“参与式治理”理论第30页
    2.3 小结第30-32页
第3章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政策可接受性的现状分析第32-39页
    3.1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政策的梳理第32-34页
    3.2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政策可接受性增强的表现第34-35页
    3.3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政策可接受性存在的问题第35-38页
        3.3.1 政策本身没有形成明确的执行压力第36-37页
        3.3.2 政策执行效力微弱第37页
        3.3.3 目标群体的参与不足第37-38页
    3.4 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政策可接受性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9-44页
    4.1 政策本身存在的缺陷第39-40页
        4.1.1 政策本身缺乏完整性第39页
        4.1.2 政策本身缺乏具体性与可操作性第39-40页
    4.2 政策执行存在的弊端第40-41页
        4.2.1 政策使用工具的不当第40-41页
        4.2.2 政府“单中心”的执行方式第41页
    4.3 目标群体存在的认识偏差第41-42页
        4.3.1 政策执行主体存在的认识偏差第41-42页
        4.3.2 城市居民存在的认识偏差第42页
    4.4 小结第42-44页
第5章 增进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政策可接受性的对策建议第44-52页
    5.1 加大执行垃圾分类政策所需资源的投入第44-45页
    5.2 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政策的质量第45-47页
        5.2.1 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法规制度第45-46页
        5.2.2 明确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利益倾向第46-47页
    5.3 增强政策执行主体的执行力第47-49页
        5.3.1 合理使用政策工具第47-48页
        5.3.2 运用政府管制与公众参与的互动模型第48-49页
    5.4 提高目标群体服从政策的自觉性第49-51页
        5.4.1 培养目标群体较高的政治与思想素养第49-50页
        5.4.2 提高目标群体的政策参与程度第50-51页
    5.5 小结第51-52页
结论与展望第52-53页
    1、结论第52页
    2、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致谢第56-5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TRIZ/FRT/Fuzzy的绿色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下一篇:改性硼硅溶胶对真丝织物的阻燃整理及其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