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梯度孔吸液芯的制备与流动传热分析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2-13页 |
1.2 LHP工作原理及应用 | 第13-17页 |
1.2.1 LHP的工作原理 | 第13-15页 |
1.2.2 LHP的应用 | 第15-17页 |
1.3 吸液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23页 |
1.3.1 吸液芯的新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3.2 吸液芯的孔隙结构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1.3.3 吸液芯的复合结构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1.4 本文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双层梯度孔吸液芯的制备与检测方法 | 第25-34页 |
2.1 双层梯度孔吸液芯的材料选择 | 第25-27页 |
2.2 双层梯度孔吸液芯的制备 | 第27-29页 |
2.3 分析与检测 | 第29-33页 |
2.3.1 联接强度检测 | 第29-30页 |
2.3.2 毛细抽吸性能检测 | 第30-31页 |
2.3.3 孔隙结构检测 | 第31-32页 |
2.3.4 有效导热系数检测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双层梯度孔吸液芯的性能分析与讨论 | 第34-60页 |
3.1 烧结条件对吸液芯性能的影响 | 第34-42页 |
3.1.1 烧结温度对联接强度的影响 | 第34-36页 |
3.1.2 烧结温度对宏观结构的影响 | 第36-38页 |
3.1.3 烧结温度对孔隙结构的影响 | 第38-42页 |
3.1.4 保温时间对吸液芯性能的影响 | 第42页 |
3.2 烧结气氛对吸液芯性能的影响 | 第42-46页 |
3.2.1 烧结气氛对联接强度的影响 | 第44页 |
3.2.2 烧结气氛对宏观结构的影响 | 第44-45页 |
3.2.3 烧结气氛对孔隙结构的影响 | 第45-46页 |
3.3 厚度比对吸液芯性能的影响 | 第46-50页 |
3.3.1 厚度比对联接强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2 厚度比对宏观结构的影响 | 第48页 |
3.3.3 厚度比对孔隙结构的影响 | 第48-50页 |
3.4 造孔剂对吸液芯性能的影响 | 第50-58页 |
3.4.1 造孔剂添加比例对联接强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3.4.2 造孔剂添加比例对宏观结构的影响 | 第52页 |
3.4.3 造孔剂添加比例对孔隙结构的影响 | 第52-55页 |
3.4.4 造孔剂添加比例对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 | 第55-57页 |
3.4.5 造孔剂粒径对吸液芯性能的影响 | 第57-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双层梯度孔吸液芯的流动和传热特性分析 | 第60-78页 |
4.1 双层梯度孔吸液芯的数学模型 | 第60-68页 |
4.1.1 双层梯度孔吸液芯的模型简化 | 第61页 |
4.1.2 双层梯度孔吸液芯流动模型 | 第61-64页 |
4.1.3 双层梯度孔吸液芯传热模型 | 第64-68页 |
4.1.4 数值模拟条件 | 第68页 |
4.2 流动特性结果分析 | 第68-73页 |
4.2.1 功率对流动特性的影响 | 第68-70页 |
4.2.2 厚度比对流动特性的影响 | 第70-71页 |
4.2.3 孔隙率对流动特性的影响 | 第71-73页 |
4.3 传热特性结果分析 | 第73-77页 |
4.3.1 功率对传热特性的影响 | 第73-74页 |
4.3.2 厚度比对传热特性的影响 | 第74-75页 |
4.3.3 孔隙率对传热特性的影响 | 第75页 |
4.3.4 吸液芯骨架导热系数对传热特性的影响 | 第75-7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五章 双层梯度孔吸液芯的应用 | 第78-87页 |
5.1 LHP的设计 | 第78-84页 |
5.1.1 LHP的型式选择 | 第78-79页 |
5.1.2 工质的选择 | 第79-80页 |
5.1.3 蒸发器的结构设计 | 第80-81页 |
5.1.4 LHP管道设计 | 第81-84页 |
5.1.5 充液率的确定 | 第84页 |
5.2 LHP的校核 | 第84-8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7-90页 |
结论 | 第87-88页 |
展望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附件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