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行走系统论文--车架论文

某重型汽车车架结构抗疲劳轻量化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2 拓扑优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疲劳寿命研究概况第14-16页
    1.4 抗疲劳轻量化研究现状第16-17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2章 车架多目标拓扑优化研究第19-32页
    2.1 建立车架拓扑优化模型第19-22页
        2.1.1 建立车架拓扑优化几何模型第19-20页
        2.1.2 划分拓扑优化设计空间第20页
        2.1.3 定义材料和属性第20页
        2.1.4 确定载荷边界条件第20-21页
        2.1.5 选取工况和约束条件第21-22页
    2.2 建立拓扑优化数学模型第22-24页
        2.2.1 单工况刚度优化数学模型第22-23页
        2.2.2 低阶动态固有频率拓扑优化数学模型第23-24页
    2.3 单工况下车架刚度拓扑优化第24-27页
        2.3.1 弯曲工况拓扑优化第24-25页
        2.3.2 扭转工况一拓扑优化第25页
        2.3.3 扭转工况二拓扑优化第25-26页
        2.3.4 扭转工况三拓扑优化第26-27页
    2.4 低阶固有频率拓扑优化第27-28页
    2.5 车架多目标拓扑优化设计第28-30页
        2.5.1 同时考虑刚度和频率要求的多目标拓扑优化设计第28-30页
    2.6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3章 车架静动态性能分析第32-45页
    3.1 建立车架几何模型第32-35页
        3.1.1 确定纵梁结构第32-33页
        3.1.2 确定横梁结构第33-34页
        3.1.3 确定车架纵横梁的连接方式第34-35页
    3.2 建立车架有限元模型第35-36页
        3.2.1 几何清理第35页
        3.2.2 边界条件模拟和网格划分第35-36页
        3.2.3 施加载荷第36页
    3.3 车架静态分析第36-41页
        3.3.1 弯曲工况分析第36-37页
        3.3.2 扭转工况分析第37-39页
        3.3.3 紧急制动工况分析第39-40页
        3.3.4 紧急转弯工况分析第40-41页
    3.4 车架模态分析第41-44页
        3.4.1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第41-42页
        3.4.2 车架模态分析及评价第42-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车架疲劳寿命分析第45-57页
    4.1 疲劳寿命分析基本理论和方法第45-48页
        4.1.1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第45-46页
        4.1.2 雨流计数法第46-47页
        4.1.3 材料的S-N曲线第47页
        4.1.4 疲劳寿命分析方法的选择第47-48页
    4.2 车架动态外载荷计算第48-53页
        4.2.1 时域路面激励仿真第48-51页
        4.2.2 车架动态载荷仿真第51-53页
    4.3 基于名义应力法的车架疲劳寿命分析第53-56页
        4.3.1 车架准静态应力分析第53-54页
        4.3.2 车架材料S-N曲线的获取第54-55页
        4.3.3 车架疲劳寿命分析结果第55-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5章 车架抗疲劳轻量化设计第57-69页
    5.1 实验设计与近似模型方法第58-60页
        5.1.1 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第58页
        5.1.2 Kriging法第58-60页
    5.2 车架抗疲劳轻量化板厚设计第60-66页
        5.2.1 确定设计变量和区间变量第60页
        5.2.2 建立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第60-61页
        5.2.3 建立基于Kriging法的车架抗疲劳轻量化板厚设计模型第61-63页
        5.2.4 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II)第63-65页
        5.2.5 车架抗疲劳轻量化板厚设计结果第65-66页
    5.3 车架抗疲劳轻量化设计结果验证第66-68页
        5.3.1 车架疲劳寿命分析结果第66页
        5.3.2 车架静力学分析第66-67页
        5.3.3 车架模态分析第67-68页
    5.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总结和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动汽车增程器用天然气发动机控制系统研究
下一篇:某车型主动进气格栅优化设计